否認檢測量報大數 陳肇始:流程問題 昨首逾20萬 仍未達宣稱
【明報專訊】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全民檢測)踏入第七天,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昨稱,首日因流程問題,實驗室於當晚才接收樣本,故「有一天時差」。對於每日檢測量不足、但華昇診斷中心宣稱可達30萬,她否認涉「報大數」。至於會否再推全民檢測,陳肇始認同再做機會微,會集中檢測高危群組。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則說,如部分檢測中心仍有需求,可再延長多3天。
難再推全民檢測
截至昨晚8時,累計約113.2萬人次預約全民檢測,102.7萬人次已採樣;氣膜實驗室累計完成67.5萬個樣本檢測(見表),較過去24小時檢測量增23.6萬個,首次突破20萬,仍未達華昇診斷中心宣稱的30萬。陳肇始於無綫電視《講清講楚》稱,至昨日有570名內地支援隊人員在港檢測。提到每日檢測量未達標,她否認華昇「報大數」或「過分樂觀」,稱只涉流程問題,因實驗室計劃首日晚才收到樣本,翌日才24小時運作,目前已理順流程。對於仍需時一兩日才知結果,她認為相對本港以往每天只驗數千樣本已算快。
陳肇始認同,本港再推全民檢測機會較微,未來會集中高危群組及病學檢測。基於今次全民檢測的經驗及數據,日後可在現有機制上擴大檢測量,例如於22間醫管局普通科門診派發樣本瓶,可探討能否擴大範圍及容量。至於日後需否內地支援檢測,她稱不論日後做病學檢測、推行「健康碼」或「旅遊氣泡」等,相信私營化驗所有足夠檢測量。
聶德權:高需求中心可再延3天
聶德權昨於商台《政好星期天》表示,昨日141個檢測中心有44個預約爆滿。他在節目後稱,若部分檢測中心仍有需求,可再延長多3天。
聶認為,參加普及社區檢測人數愈多,參考價值愈高,有助找出隱形患者及了解社區疫情,檢測也是為未來爆發做演練,並對恢復跨境活動等創造條件。他稱政府沒為參與人數訂立目標,「沒說是500萬人」,並非達到一定數目才有價值。
被問到檢測中心是否有用非醫護的保護裝備,以及政府不夠保護裝備,聶德權稱計劃需短時間為醫護提供呼吸器,亦要做面形測試,政府向醫管局借呼吸器因「周轉的問題」,之後會歸還。
明報記者
(疫情第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