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偷吸煙悉心勸導 護士助癌漢退病魔
【明報專訊】醫管局自2018/19年度推行綜合模式的護士診所先導計劃,在病人見醫生前,由醫生、護士及其他專職醫療人員,以一條龍形式為病人提供專科門診服務,以臨H腫瘤科、圍手術科(手術前中後期作評估及檢查等)、風濕科及泌尿外科先行。計劃推行18個月以來,服務約4.68萬人次。有護士及時發現鼻咽癌患者在電療期間偷偷吸煙,並勸喻他即時戒煙,患者最終順利完成治療,並重拾生活軌[。
護士診所助見醫生前檢查評估 減少入院
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上述4個專科於全港24間護士診所提供服務,約2.67萬名病人就診,當中泌尿外科佔1.36萬人;就診人次共約4.68萬。護士診所可為病人在見醫生前提供檢查及評估,例如術前有否高血壓、是否適合接受麻醉等;若患者輪候時病情有變,可及早照顧;為病人在不同治療階段提供治療及護理,減少不必要入院。
新界東醫院聯網臨H腫瘤科護士診所(頭頸癌放射治療)臨H腫瘤科顧問護師麥素珊表示,計劃推行期間,九成泌尿外科患者可於24周內見護士,有1043名患者在護士診所就診並完成放射治療,包括540人患鼻咽癌,當中有125人(23%)在治療後體重減多於10%,較外國文獻的比例低。該診所逾半患者就診次數約6至10次,較其他先導計劃約1至3次多。麥解釋,頭頸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後,部分人會有急性副作用如放射性皮炎、口腔炎等,以往治療前或期間由醫生跟進,若病人治療後不適,有人會到急症室或門診要求額外見醫生;而先導計劃下護士可因應病人情G跟進,減少到急症室及入院次數。
麥舉例,曾有患鼻咽癌二期的46歲男子,需接受8周的放射治療及化療,惟兩周後舌後及咽喉出現小白點,屬念珠菌感染,體重亦在兩周內由180磅跌至170磅。她稱男患者正值壯年,亦無免疫系統問題,現口腔炎症不尋常,經反覆追問,他承認「偷食煙仔」,又擔憂無法重拾保險業工作。她隨即勸喻病人戒煙,並邀其妻一同到診所,講解治療情G及鼓勵患者做運動,避免出現口乾、牙關緊閉及頸組織收緊等長遠影響,最終患者順利完成治療,並重返工作崗位。
泌尿科前期檢查 篩出2.4%癌症個案
其他計劃方面,圍手術科有42%患者由專科護士做術前評估,毋須見麻醉科醫生;逾九成風濕科患者可維持或改善病情;另泌尿外科護士診所為血尿病人等做前期檢查,並篩出2.43%癌症個案,包括膀胱癌、腎癌及前列腺癌。
上述4個專科分佈全港24間護士診所,每間由一名資深護師負責,醫管局2019/20及2020/21年度陸續推其他先導計劃或增加診所數目,涵蓋呼吸科、兒科等。總護理行政經理潘恩榮說,局方會因應不同需求適時將項目加入周年計劃以推動恆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