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旅遊業轉型出路?

[2020.06.04] 發表
旅發局以「講故事」手法推廣深水鶡a區旅遊,推介鴨寮街攤檔(圖)及美荷樓等景點。
香港地質公園獲國際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接納為世界地質公園,景區集中在新界東北、西貢和果洲群島(圖)。

【明報專訊】旅遊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2003年SARS重挫香港旅遊業,中央推出港澳個人遊計劃(又稱自由行),內地客紛紛訪港,為本港旅遊業注入強大動力。然而,旅遊業界被指過分重視內地客,甚至引起社會反彈。疫情衝擊下,本地旅遊業界如要更多元化及持續發展,發展生態遊、文化遊等方向是否可行?當中有何好處與困難?

.訪港旅客變化(圖)

什麼是可持續旅遊?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UNWTO)指出,可持續旅遊需靠業界與旅客全面考慮旅遊業對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影響,並回應旅客、業界、環境與當地社區的需要。可行方向包括合理利用環境資源,以協助保育生態與自然遺產,尊重當地文化以推動多元文化了解及交流,確保各方長遠經濟運作等。

旅遊業轉型

香港旅遊業近年依賴內地旅客,不少評論指出香港旅遊業必須走出「購物天堂」定位,採多元發展模式。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與旅遊事務署2017年10月發表《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提出本港旅業發展目標為行業得以平穩、健康及持續發展,並拓展具本港及國際特色的旅遊產品及項目,包括文化、古蹟、綠色及創意旅遊等。於香港發展生態遊、文化遊等,能否達至可持續旅遊?

■文化旅遊

UNWTO將文化遊(Cultural Tourism)定義為「遊客到訪目的地的主要目的是學習、發現、體驗和消費有形及無形的文化景點或產品」,呈現方式可為藝術、建築、古蹟、飲食文化、文學、音樂等。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2020年5月建議港人在疫情後可由本土出發,重新探索社區文化特色,感受久違的旅遊樂趣。

旅發局曾推出「舊城中環」旅遊項目,與本地導賞團體「活現香港」合作,帶領遊客參觀中上環的特色街道和小店,亦於2018年向旅客宣傳深水鶧洈漲蝑髡磽獢A並透過手機科技等,助旅客在區內尋找價廉物美服飾、地道美食。旅發局節目及旅遊產品拓展總經理洪忠興2018年9月透露,下一步「舊城概念推廣」構思的地方包括新界、九龍城及港島東等,如到大埔區參觀舊大埔警署,並沿茪鶢捂蘀u去粉嶺、上水,再坐巴士去元朗,再到屏山文物徑。

(ˇ) 宣傳本地文化

「活現香港」與新世界發展的星光大道管理有限公司合辦「香港電影之旅:尖沙嘴」導賞團,帶遊客重遊約20齣於尖沙嘴取景的電影場地。「活現香港」創辦人陳智遠表示,該導賞團吸引到台灣和內地客,認為導賞團並非懷緬過去,而是從尋找電影足[中,帶遊客認識香港文化的影響力。

(ˇ) 促進文化交流

旅遊事務署主辦的西貢鹽田梓藝術節,將小島化身「開放式博物館」,展出17組由本地藝術家及年輕人創作的藝術品,展現客家原居民的文化及歷史。展品包括藝術家製作的村內教堂及村校的微縮模型,重現小島生活點滴。

(╳) 或影響本身文化價值

長洲太平清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傳承百多年,傳統意義中太平清醮具濃厚宗教意味,如在北帝廟前設壇拜懺,超度孤魂,奉北帝神像遊行街道等。近年旅發局將長洲太平清醮重新包裝並宣傳成「包山節」及「包山嘉年華」,重頭戲「飄色會景巡遊」及「搶包山比賽」吸引大量遊客。2019年更有老餅店與日本的熊本熊的代理公司合作,推出熊本熊平安包。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主任廖迪生曾指出,打醮是為社區去穢再生,亦祈求神明庇祐長洲居民,讓長洲有新的開始;近年長洲太平清醮加入不少商業元素,忽視原有宗教和社會意義,注意力反集中於歷史不太長的飄色巡遊和搶包山。

■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又名綠色旅遊或自然環境旅遊,泛指遊覽自然景區。生態旅遊是政府旅遊業策略的發展目標之一,《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列出多項綠色旅遊推廣措施,2019年《施政報告》亦提出研究發展北潭涌為綠色旅遊樞紐、通往西貢郊野公園和地質公園的門戶,以推廣綠色旅遊。

(ˇ) 助式微行業發展

生態旅遊不僅能向旅客提倡環境保護,亦能協助式微行業發展,帶動經濟。1950年代香港曾有多個珍珠養殖場,後因工業起飛令水質受污染,行業漸漸式微。香港珍珠養殖協會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王俊傑表示,約2014年他在香港試養珍珠,並結合生態文化旅遊、可持續漁農業及多元收入模式發展。近年該公司整體養殖珍珠成功率高達七成,並在魚排舉辦「親親珍珠」導賞團或工作坊,講解養殖珍珠的知識。由2020年初至3月中,導賞團和工作坊已接待大約280人。

(ˇ) 改善鄉郊設施

發展生態旅遊,可帶動鄉郊及周邊發展,改善基建。政府2017年初提出斥資11億元改善偏遠地區的公共碼頭,並成立「改善碼頭計劃委員會」,首階段改善10個公共碼頭。發展局長黃偉綸於網誌表示,部分連接地質公園、海岸公園、生態旅遊景點的公共碼頭已使用多年,難免出現老化或未能滿足需要,急待改善。

他特別提及西貢滘西村碼頭及北區荔枝窩碼頭泊位簡陋,退潮時泊位水深不足,而滘西村更位於香港地質公園西貢火山岩園區範圍內,具潛力發展綠色旅遊。

(╳) 擾亂生態

若旅客未具保育自然生態的意識,生態旅遊可能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2018年4月有網上片段稱有約50名懷疑是內地教會組織的遊客,於烏溪沙沙灘大規模掘蜆及捉海參,片中遊客表示掘蜆是「為了玩」,被網民質疑不尊重生命。旅遊界議員姚思榮表示,部分郊遊者大量採集海洋生物,顯示他們缺乏保護自然生態意識,環境局長黃錦星回應稱,漁護署會與旅遊事務署保持溝通,向旅客加強宣傳綠色旅遊的良好行為及守則。

(╳) 污染環境

發展生態旅遊時,若遊人過多,超越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對生態和環境可帶來負面影響。綠色力量2017年2月撰文指出,近年本地傳媒不時介紹生態景點,如到大棠看紅葉、上大東山看芒草或到大埔滘追蹤螢火蟲,景點一夜成名的後果是遊客太多,更帶來遍地垃圾,大自然景觀被破壞。疫情下更多人到郊外旅遊,漁護署表示,2020年2月(截至23日)在各康樂場地及行山徑收集到的垃圾共約225公噸,較2019年同期多逾一成;熱門行山地點如城門、大帽山及獅子山郊野公園成垃圾「重災區」。

■醫療旅遊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指出,醫療旅遊即市民跨境接受治療,包括牙科保健、醫學美容及動手術等。團結香港基金2016年提出報告,建議本港推出醫療旅遊、美容旅遊等,既滿足內地人追求更高享受的服務要求,亦可在避免增加本港基建壓力下爭取較大經濟效益。

(ˇ) 擴大旅遊業客源

近年不少內地旅客赴港接種疫苗或接受醫美療程,「赴港打疫苗」為不少內地遊客來港目的之一。來自上海的吳小姐2018年上半年在香港注射預防子宮頸癌的九價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HPV疫苗),被問及在港接種疫苗的原因時,她說由朋友推薦,而且來港打疫苗的成本相對便宜。

將軍澳將興建香港第一間中醫院,香港大學臨H腫瘤學系臨H助理教授蘇子謙指出,中醫院將是中西醫合作的基地,不少移居外地香港人、華人或外籍人士希望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院可成為醫療旅遊的賣點。

(╳) 醫療系統或超負荷

本港醫療系統及資源緊張,發展醫療旅遊可能加重本地醫療系統負荷。內地因HPV疫苗一度尚未完全推廣,不少女性專程來港接種,引致本港疫苗供應量緊張,本港多間醫療機構曾缺貨。2018年10月《明報》記者向為港人提供HPV疫苗注射優惠的家計會查詢,發現部分診所疫苗注射預約期已到2019年底,部分最快亦要到2019年下半年。內地過去曾發生「黑心疫苗」事件,2016年內地網絡流傳〈帶孩子去香港打疫苗全攻略〉文章,吸引大批內地父母帶同子女到港打疫苗。衛生署同年3月表示,非本地的疫苗查詢由以往每日數宗,急增逾10倍至最多120宗,承認本地服務「少少受影響」,並「落閘」為非本地兒童注射疫苗設限,健康院每月只收120個非本地兒童新症。

[通通識 第653期]

更多教育
時事議題:內地旅遊新趨勢
【明報專訊】內地疫情緩和後,五一假期全國累計出遊人次達1.15億,收入達475.6億元人民幣(下同),遠超中國社會科學院預計的3100萬人次... 詳情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新興旅遊模式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全球化、現代中國、公共衛生 .顧問教師: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 詳情
報告和理析:中國5G發展前瞻
【明報專訊】本港第五代流動通訊系統(5G)商用服務已投入市場,5G傳輸速度是4G的10倍或以上,傳輸過程的延遲更低,其頻寬更可避免網絡擠塞。... 詳情
摘星拆解:各國應先預防傳染病?
【明報專訊】新聞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1000萬人死於傳染病。2016年下呼吸道感染導致全球約300萬人死亡,是最... 詳情
透視自然:東南亞野生生物  走私猖獗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再次喚起全球對盜獵及野生生物貿易的關注。事實上,非法野生生物貿易除了對人類健康帶來風險,亦進一步威脅全球的生物...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