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試題38%答利多於弊 考局:有考生被引導 葉建源:數據證大部分無
【明報專訊】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試題問及「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掀起軒然大波,考評局上周宣布取消該試題。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昨指,57%考生以「弊多於利」作答,回答「利多於弊」的有38%。蘇國生稱,考評局委員會認為過程中可能有考生被試題引導。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說,若題目具引導,作答就會出現一面倒答「利多於弊」,數據有力證實大部分學生無被引導。
明報記者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召開特別會議跟進歷史科試題事件。多名議員質疑教育局要求取消試題背後有政治動機,教育局長楊潤雄多次重申無政治考慮,「我們純粹是一個專業考慮」,並稱特首林鄭月娥無參與過取消試題一事。
考局:比例與預期不同 問題或誤導
有議員要求考評局交代閱卷後,是否有考生答案因資料或試題設計而「答錯題目」。蘇國生稱局方尚未閱卷,但評核發展部人員初步檢閱考生答題,有38%結論為「利多於弊」,「弊多於利」則有57.1%,4.9%考生沒立場;78%有提及弊處,17%只提利處。他稱,考評局委員會認為過程中或有考生被引導,而審題委員會成員認為作答立場比例與預計不同,故更覺得問題或有誤導。
楊潤雄稱,會上不同黨派議員均可指出當時國家經歷苦難,日本侵華眾人皆知,但題目竟近四成考生認為「利多於弊」,「大家撫心自問,那條題目是否有誤導性,資料是否有點不齊備,故學生才會有這樣的答案?」葉建源則稱,相信數據清楚反映題目並無引導,現大部分考生作答時選「弊多於利」,有力證實大部分同學並無被引導。
教局:檢討需「解除保密」 考局同意
多名議員要求考評局提交有關題目的評分準則,蘇國生表示,須先徵詢考評局委員會意見。早前教育局稱將檢討試題,身兼考評局委員的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稱,考評局工作高度保密,若要了解機制,則要「解除保密性」,稱已與考評局委員會商討,並獲同意,考評局將派兩名人員加入教育局牽頭的工作小組,當中會有業內人士參與,了解事件問題所在。另外,考評局亦會內部檢討,並會向教育局提交報告,當局將建基於調查結果,再核實及給予意見。
工作小組檢視制度抑人為問題
就工作小組的成員及工作職權範圍,楊潤雄說仍要仔細考慮,而人選方面亦要與考評局再次商議,小組的方向是檢視出題審題的程序下,「究竟是制度問題、人的問題,還是有東西沒有跟到而令問題出現?」暫時未有確實的時間表,但會盡快進行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