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田北俊平台堅守中間路 袁彌昌:盼做關鍵平衡者
【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波令社會撕裂走向兩極。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榮譽講師袁彌昌卻在此時加入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成立的新平台,堅持走中間路線,形容是「前途派」。他認為9月立法會選舉是「公投」:泛民議席過半會向中央「攤牌」,迫使中央越加干預香港;建制過半只會對北京言聽計從,步向「一國一制」,而中間路線能提供「第三種選擇」,扮演「關鍵平衡者」。
中間路線三敗「都有京因素」
中間路線對袁彌昌而言非第一次,曾任民主思路總幹事、助前財政司長曾俊華選特首、擔任新民黨政策總裁,惟他總結3次中間路線的失敗都有「北京因素」。袁彌昌說,「(民主思路)湯家驊想改變政治,但點知被北京改變」;曾俊華想做「新建制」,但被北京「落閘」;新民黨想走向中間、開明,惟葉太想做特首,令很多事需依賴北京和中聯辦。
袁彌昌說,今次再走中間路線,他希望保留溫和、理性、務實的香港核心價值;作為戰略研究博士,他說中間路線是策略需要。他說,建制、泛民兩陣均對「一國兩制」無信心,建制認為中央插手、近似「一國一制」才能管治香港;泛民則希望接近完全自治、港獨甚至「攬炒」。
稱泛民建制均加劇中央干預
他稱,原本去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泛民在區選大勝,雖然美國因素介入令北京不高興,但平衡了中央和建制派在港力量過大,民主派應「收手」與北京談判,要求中央給予香港普選,但民主派進一步劍指立法會、特首,令中央認為是威脅其管治權,這「攬炒」策略迫使中央出手。
袁彌昌認為中間路線並非「夾在黃藍之間」,而是前途的選擇。他分析,泛民在立法會選舉難取過半議席,而中間路線進入立法會能擔任「關鍵少數」,讓各方停戰、「諗一諗」。他稱,若面對前途問題,市民都不思考,「慣性揀一邊,就唯有認命」。
冀做京重視對手 必站港人一方
被問到中間路線是否「騎牆派」?他解釋,中間路線面對北京不會做「應聲蟲」,冀做北京重視的對手,在關鍵時刻一定站在港人一方。對於《基本法》23條的立場,他說現時的民意下不應做23條。
反修例風波去年爆發,仍在新民黨的袁彌昌卻拍下遊行者塞滿街道的情况,說「香港再覺醒」。被問到現在是否披着中間路線的外衣,但底色卻是「黃色」,袁承認反修例風波初期自己是「黃色」,但之後不是,因「深黃」已崛起,立法會內泛民被「騎劫」,他不認同「深藍」、「深黃」的民粹。
明報記者 何宛兒
(港區國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