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目標有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周初召集民主黨派人士座談,聽取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建議,據官方報道,會上發言者無一談及今年宏觀經濟目標。而每年的經濟增幅指標,卻是政府工作報告的最引人注目的焦點,這是否意味此話題敏感,抑或中央決心已定,無謂多言。
對於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外界有多種揣測,早在去年中國經濟出現過去多年未見的6%低增幅,內地學界就對2020年經濟應否「保六」爭論。2020年被中共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指標之一就是GDP較2010年翻一番,而要達到這一指標,今年經濟至少要有5.53%的增幅。新冠疫情爆發後,首季全面小康目標有變?中國經濟下跌6.8%,有學者乾脆建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不要訂立年度增長指標。
近期內地多個省市召開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仍有訂立今年增長目標,其中山東濟南市政府目標為GDP增長6.5%,雲南則僅定下「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目標,而有8400萬常住人口的四川增長目標則是「比全國增速高2個百分點」。有專家認為,中國是一種目標導向的政體,政府仍然需要一個年度目標來協調各方面資源,而且經濟增長對穩定就業亦具有拉動作用。
經濟增長目標惹揣測
習李說法堪玩味
但是,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到底定為多少才合適?有學者作過測算,考慮正常情况下預期首季度經濟有6%增速,而今年首季增速同比下降6.8%,意味疫情對首季GDP的衝擊已逾12%。若全年要實現5%增速,後三季增速需要8.3%;若全年要4%增速,後三季增速需達7.1%;全年3%的增速,後三季增速需達到5.8%;全年2%的增速,後三季增速則需4.5%;即使全年僅增1%,後三季增速也需達3.2%。多數專家認為,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定在2%至3%較為可行。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建議用中國增速與世界平均增速的差值來訂定目標。例如去年世界經濟平均增幅為2.9%,中國是6.1%,相對增長率為3.2%;若今年世界增幅為-2.5%,中國為3%,則中國相對增長率就是5.5%,甚至還高於去年。因此,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會否像四川省政府的工作報告一樣,設定一個相對增長率目標,如規定中國今年GDP增速較世界平均增速高幾個百分點,值得關注。
李克強在與民主黨派的座談會上稱,政策調節着力點要放在六穩、六保上,「守住了保的底線,就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夯實基礎」是否意味全面小康的實現年份有變,頗值得玩味。習近平日前在山西視察的講話中也說,要「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似乎未將全面小康包括在硬性「目標任務」中,箇中有何微言大義,都有待兩會上進一步釐清。 孫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