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看通識:即食麵
【明報專訊】根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的定義,即食麵(instant noodle)是指以麵粉等穀物粉為主要原料、經脫水的麵條,在製作過程中添加調味料,或附有調味包。自1958年在日本面世後,即食麵於全球各地大受歡迎,世界方便麵協會(World Instant Noodles Association, WINA)的數據指出,2018年全球共消耗1036億份即食麵,中國內地及香港的總消耗量最多,達402.5億份。
即食麵1958年面世
即食麵由日本的日清食品創辦人安藤百福於1958年發明,名為「雞湯拉麵」。1966年,安藤首次到美國視察並推銷「雞湯拉麵」,當地人把麵餅分成小塊放入紙杯,加入熱水,再用叉進食,而不是使用碗和筷子,令安藤感到克服飲食習慣的差異是向世界推廣即食麵的關鍵。於是他反覆研究,在1971年研製出杯麵——以紙杯盛載並用叉子進食的即食麵,加上因應各地飲食文化推出不同口味,成功令即食麵邁向世界。至2020年,該品牌的杯麵於超過80個國家及地區發售。
內地即食麵升級轉型
2013至2016年,即食麵在中國的年銷量從462.2億包大幅下跌至385.2億包,香港財經雜誌《資本壹週》報道,有諮詢公司認為這與外賣應用程式流行有關,但根本原因是即食麵「不健康」的飲食標籤。近年內地即食麵的銷量回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表示,原因是業界把握到消費升級的時機,不再以低價競爭。報道指出,現時內地消費者不止考慮即食麵的分量和價格,更茩姚蝢i、口味等,消費升級帶動產業升級,內地即食麵市場的龍頭企業均加快發展高級產品,例如更接近手岌悀f感的麵餅。
高鹽增中風心臟病風險
香港大學食物及營養學助理教授雷震宇的研究團隊,於本港三大超市蒐集近1.3萬種預先包裝食品及飲品的營養標籤資料,並與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合作,2018年4月公布全港首份超市包裝食品含鹽量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有即食麵每份建議食用分量含20克鹽,已超出世衛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取少於5克鹽的上限。雷震宇表示:「人們每天攝取鹽分的主要來源並非煮食時添加的鹽分,加工食物隱藏的鹽分才是令攝取超標的元兇。過量攝取鹽分會導致高血壓,而高血壓是中風和心臟病的主要風險因素。」
◆即食麵風行全球
概念化:
→ 產業升級:內地消費升級帶動即食麵產業升級,消費者更茩姚蝢i、口味等,令即食麵企業加快發展高級產品
→ 全球在地化:日清食品創辦人安藤百福因應各地飲食文化差異,在1971年研製出杯麵,並陸續推出不同口味,成功令即食麵走向世界
→ 健康風險:研究報告顯示有即食麵每份建議食用分量含20克鹽,超出世衛建議攝取上限3倍。過量攝取鹽分會增加中風和患心臟病的風險
[通通識 第6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