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傭聚集大減 蘇豪剩數店營業
【明報專訊】限聚令實施一周,昨外傭於公眾地方聚集人數大減,警方、勞工處在多個外傭聚集點巡查、勸喻及宣傳規例。蘭桂坊酒吧全數停業,蘇豪區剩數家餐廳營業。有餐廳嘆生意大減八成,並認為政府僅禁酒吧及部分娛樂場所不夠徹底,質疑酒吧業界犧牲能否緩和疫情。
本報記者昨到中環及維園一帶觀察,大批外傭聚集於愛丁堡廣場附近行人隧道,人數比以往周日少,大部分以4人以下小組聚集,但小組之間距離甚近。數名穿入境處制服的「特務警察」及軍裝警在場口頭勸喻分隔距離,未見有人被票控。另外,勞工處亦派宣傳車及職員用揚聲器廣播,宣傳限聚令。
家中無房 菲傭憂染疫照外出
菲傭Angie昨與3個朋友於休息日相聚,她說僱主建議周日不要外出,但她擔心年邁僱主不明白她放假有權不工作,而且「一周僅得一天見朋友」,故選擇外出。另一菲傭Cadhy稱擔心外出染病,但在僱主家中無房間,留在客廳又不工作「會非常尷尬」。
政府日前推措施規管食肆、酒吧。記者於昨午膳時間經過灣仔一間譚仔雲南米線,發現部分餐桌未相隔1.5米。有食客沒理會桌上用以禁坐、分隔的紅色交叉,坐下用膳。譚仔稱對餐桌安排未能完善致歉,已立即訓示該分店員工,即時勸喻顧客坐回原位。譚仔並稱,食環署早前巡查過大部分分店,至今未被口頭勸喻或檢控。
餐廳質疑只向酒吧開刀無用
昨傍晚時分,中環蘭桂坊全數酒吧停業;附近的蘇豪區則有數間餐廳營業,少數客人店內小酌。賣酒及小食的餐廳「何蘭正」昨有營業,職員Kim表示,人潮較以往疏落,生意比平日大減八成,但批評政府「不封關」,質疑業界犧牲能否令疫情緩和。另一不願具名的餐廳負責人說,不解政府為何僅向酒吧及部分場所「開刀」,認為「封鎖全個城市才有用」。
(抗疫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