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聯合國與國際組織
.學習單元: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公共衛生
.顧問教師: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通識科教師 王嘉玲
◆學習目標
知識
•認識聯合國的架構、功能,以及國際協作的困難與限制
•了解國際公約的效用與限制
技能
•從資料中尋找線索,歸納資料能力
•分析國際組織的影響力及面對的挑戰
態度及價值觀
•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學習成為負責任的世界公民
■資料回應題
◆1.根據資料A,什麼原因令《巴黎協定》成效不彰?
參考論點:
·協議的約束力有限
《巴黎協定》是通過聯合國氣候峰會制訂,惟協定並無強制的約束力。根據資料A,國際科學家在2019年「氣候緊急狀態」聯署信中指出,富裕國家須領導遏止氣候變化,如停止使用化石燃料等,但有發達國家對這些呼籲充耳不聞。由於《巴黎協定》並非強制,而是由各國在框架下自主推動,如發展可再生能源或碳捕捉技術等,相關措施會耗用國家財政資源,因此有國家未必願共同承擔解決全球暖化問題,協定對未達標國家亦只能透過再談判等方式施壓,欠懲罰機制,以致有國家無視協定。
·大國不願積極參與
有大國拒積極參與《巴黎協定》,而多個碳排放大國亦未能於減排上達標。根據資料A,年復年的峰會爭拗不止,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拖累全球整體減排成效。另外,巴西、澳洲等國領袖亦是氣候暖化的質疑者。美國、巴西等碳排放大國相繼退出協定或輕視協定中的承諾,使協定的成效有限。
◆2.根據資料B,聯合國對全球發展帶來什麼正面影響?
參考論點:
·建立國際和平協商平台
聯合國建立國際協商平台,和平解決國際間的紛爭及衝突。根據資料B,聯合國的功能包括預防衝突及維持和平等。聯合國大會是各國代表聚首處理國際事務的平台,其中聯合國安理會主要促請爭端各方以和平手段解決衝突,以維護國際和平,必要時更可提出制裁及授權使用武力,可在各國發生衝突時,起各國溝通及和平協商平台之用。
■延伸回應題
◆3.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國際組織在處理全球議題時面對的挑戰。
【解題】題目所指的挑戰指國際組織未能有效發揮其應有功能的成因,答題時宜提出不同層面的全球議題為例子,如可持續發展、人權、公共衛生等議題
參考論點:
·國際協議約束力有限
國際組織能藉國際協議,協助解決全球問題,但協議未必具約束力,難達相關成效。如《巴黎協定》雖然由逾百國家通過簽署,務求有效減排,遏止氣候變化,然而由於協定並無強制約束力,有國家的減排未達目標,亦有碳排放大國如美國退出協定,有礙協議的成效。
·難干涉主權國家的事務
國際組織在處理全球議題時,不能違反國家主權原則,干涉各國國內管轄的事務,因此當討論及處理個別國家的問題時,可能會被指干涉國家內政,處理議題的成效受到限制。此外,國際組織大多只能就相關議題提出批評,難以實施具體的干預措施,也是其面對的挑戰。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聯署批評中國在新疆地區大規模拘押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為例,雖然聯合國的成員國聯署提出批評,但中國當局嚴詞反擊,稱聯合國的批評「干預國家內政」,聯合國亦難就中國的人權問題作進一步的調查及干預。從中可見聯合國在處理人權及人道問題時,或礙於擔心被指干涉主權國家所管轄的內部事務而舉步維艱。
·民粹及民族主義崛起
全球化浪潮帶來不少社會問題,例如已發展地區將工業生產遷移至發展中地區,令已發展地區的基層工人失業率高企,又或因人口流動更多而帶來的難民問題等。近年民粹主義及民族主義在各國興起,各國均有團體提出以自身國家或種族的利益為優先,以及主張仇外或排外,削弱民眾對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支持。例如根據資料C,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為氣候難民申請保護開綠燈,但有居於太平洋島國的男子稱海平面上升使全家生命受威脅,向新西蘭尋求庇護但被拒,可見有國家的政府或因民族主義高漲,反對難民湧入,而未必願意履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相關決定。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200319BZ.doc
[通通識 第6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