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師徒:國人陋習是病毒之源 指華南海鮮市場為初期擴散點 「美國傳入」說法自欺欺人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命名引起爭議,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同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師徒二人在本報撰文,表示日常溝通及媒體用語使用武漢冠狀病毒或武漢肺炎是「通俗易明,方便溝通」。文中批評,病毒由美國傳入的說法毫無實證,又指為滿足慾望繼續食野味,「中國人陋習劣根才是病毒之源」。
袁國勇及龍振邦在本報以「大流行源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為題撰文。文中提到,世衛由2015年開始避免用人命、地名、動物、食物、文化、職業等為疾病命名,故是次以 「年份」為此病冠名以茲識別,稱此病為「冠狀病毒感染-19(COVID-19)」。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以病毒基因排序為命名標準,稱之為「沙士冠狀病毒 2.0(SARS-CoV-2)」。
武漢肺炎一詞「通俗易明,方便溝通」
文中指,社會上就此疫的命名爭議甚多;科學研討或學術交流,必須用官方名字 COVID-19稱此病或 SARS-CoV-2稱呼病毒;而市民日常溝通及媒體用語,則可以武漢冠狀病毒或武漢肺炎稱之, 「通俗易明,方便溝通」。
文中稱,2003年SARS時曾於果子狸身上找到冠狀病毒,其後中國一度禁絕野生動物交易,惟17年後,野味市場愈來愈猖狂;批評中國人完全忘記SARS教訓,讓活野味市場立足於先進城市之中心,「明目張膽售之烹之吃之,令人側目」。
批忘記SARS教訓 稱病毒源自美國無根據
對於有言論聲稱病毒源自美國,文中批評這說法「毫無實證」。袁國勇及龍振邦認為,SARS後沒關閉所有野味市場乃大錯。文章認為武漢新冠狀病毒是「中國人劣質文化之產物」,為滿足各種慾望而繼續食野味,直指「中國人陋習劣根才是病毒之源」 ;稱以此態度,十多年後再出現「沙士3.0」。
(抗疫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