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初期多數確診者為輸入個案,政府採取圍堵策略防疫,以盡快切斷傳播鏈。然而近期本地感染顯著增加,衛生署承認已出現第二代傳播。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承認現時未能完全截斷傳染鏈前,個案會增加,但表示觀乎目前情G,仍處於圍堵階段,「有排未去到要認輸」。 袁國勇認為本港抗疫初期做得非常好,但有輸入個案後「開始跟不上」。被問及全面封關是否已無意義,他說應付疫情首要是控制源頭,現時跨境人流減少,但此前一定已有個案輸入本港。他說愈早將關口人流減至最低愈好,但認為需理解政府困難。 本港於今年1月中後期出現確診個案,首10宗確診為輸入個案或其密切接觸者,至2月初開始出現本地個案,部分源頭不明,過去一周多個群組更爆發集體感染。對於目前是否已社區爆發,袁國勇認為,即使有一宗確診,亦屬社區爆發,但何謂「社區大爆發」則無明確答案。他認為,當衛生署已無法逐個追查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就覺得是去到一個階段,大到我們無辦法去做圍堵政策」,或是當醫院已無法負擔大量病人到急症室求醫或出現病房爆發,「就真係大爆發」。 倘疫情爆發超負荷 改用緩解策略 不過他說上述定義「大爆發」的參數會隨時間及情G改變,舉例現時公院隔離措施比2003年SARS更好,但今次病毒傳播力則很強。 疫情初期會圍堵病毒,隔離受感染或懷疑受感染者,但疫情爆發至超負荷便要用緩解(mitigation)策略。對於何時要進入緩解,袁國勇說觀乎現G與隔離設施等,現階段仍處圍堵階段,「有排未去到要認輸,未有咁快住」。他說即使最終策略轉至緩解,亦非落敗,最重要香港是最後一個宣布需改用紓緩策略的地方,「我們是最少病人數目,最少人死,最少醫生護士感染,如果能夠做到這樣已很好」。 他說未完全切斷傳播鏈前,確診個案會增加,但暫未出現醫院、酒店及如2003年淘大花園的爆發,呼籲勿太快悲觀,「大家要用樂觀心態,但勿盲目樂觀,最重要每個人要盡本分」。他呼籲市民齊心,保持個人衛生,減少聚會,防止疫症社區蔓延。 (武漢肺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