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5周年,施洛斯獲香港猶太大屠殺及寬容中心邀請,本月中來港分享經歷。她1929年生於奧地利,納粹德國1938年佔領奧地利後,她與家人逃到荷蘭阿姆斯特丹,與安妮一家相遇。她笑言自己性格大喇喇,安妮則是個溫文的小女孩,當時同為11歲的兩人非常投契,經常一起踩單車、玩耍、談論男生八卦等。惟好景不常,納粹德國1942年佔領荷蘭,兩個家庭只好各自躲藏。施洛斯一家後來遭一名為納粹做間諜的荷蘭護士出賣,在1944年5月11日,亦即她15歲生日當天被捕。她與母親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父親與哥哥則到奧地利毛特豪森集中營。安妮一家則在同年8月被捕送往集中營。 聞父兄營中離世 「扮堅強」支援母親 她們在奧斯威辛待了近9個月(見另稿),終在1945年1月27日獲蘇聯紅軍解放,回到荷蘭卻得知父親與哥哥在解放前幾天相繼離世。她憶述:「我當時非常悲傷,1946年更想過自殺……我與母親都希望支援對方,於是故作堅強,誰都不表露憂鬱情緒。」她們在當地重遇安妮的父親弗蘭克(Otto Frank),他是整個家庭唯一倖存者,安妮留下的日記支撐他繼續生存。弗蘭克鼓勵她:「仇恨令你自己痛苦,對方卻不會知道」,令她慢慢重新振作,後來其母親在1953年與弗蘭克再婚。 忍痛蒐胞兄遺作 盼世人勿遺忘 在最抑鬱之際,她憶起哥哥海因茨(Heinz Geiringer)曾說過在藏身之處收起不少畫作。她鼓起勇氣,重回他們被出賣的地方,取回哥哥最後存在過的證明。她形容海因茨心思細膩,12歲就意識到生命無常。他們曾問父親何謂死亡,他回答「即使生命再短暫,你所做的事亦會留下痕?令人記得你」,於是海因茨便開始作畫,就像安妮躲藏起來時寫日記般。 她坦言與母親曾慨嘆:「安妮的故事街知巷聞,卻沒人知道有藝術天賦的海因茨存在過。」現時她將部分海因茨的畫作放在英國的家中,部分則捐到博物館,盼像《安妮日記》一樣為後世所記。今次來港之行,她亦帶同用其畫作的明信片集與觀眾分享,「讓人不要忘記他,這對我非常重要」。 埋藏記憶40載 繼父離世接棒傳承 縱使能重拾生活,但對倖存者而言,要敞開心扉談論過去絕不容易。她指弗蘭克在世時未曾向她或母親談過如何在集中營活下來,「他不停說安妮的事,就連在餐廳都會跟旁邊的人介紹安妮,卻甚少談自己」。她坦言年輕時曾對繼父不停談論安妮,或被稱為「安妮繼姊」感到無所適從,直至他離世後,才意識到自己有責任替他傳揚安妮的故事。她將這段記憶埋藏心底40多年,直至1986年出席安妮的展覽時突然獲邀上台發言,「那一刻對我非常重要,我意識到原來他人有興趣了解我的經歷,而我可以告訴他們集中營的事」。 自此她開始走遍世界各地,盼將這段歷史傳承下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