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們常說,有第二個胃來裝甜點,其實這在科學上是一種「特定感覺的飽足」(sensory-specific satiety)現象。日前,研究此範疇40年的美國學者解釋,當同一種類的食物吃得愈多,就會愈不喜歡它,給人帶來好像已經吃飽的感受,實際上身體只是對同樣的食物失去興趣,還沒真的吃飽,當眼前出現其他類型的食物時,依舊會激起食欲。 美媒《Vox》日前參考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人類攝食行為研究實驗室主任羅爾斯(Barbara Rolls)過去進行的科學實驗,進行一項測試,測驗內容中,首先會給志願者每人各一份通心粉和芝士,要他們吃到飽為止,有一天,當志願者表示飽足後,主辦方卻給受試者更多的通心粉和芝士,讓他們感到不滿,然而在另一天,當志願者又一次表達飽足後,主辦方提供他們冰淇淋,此時他們吃的冰淇淋比通心粉和芝士多了三倍。 報道指出,這代表這些志願者並不是真的「飽了」,只是對通心粉和芝士失去興趣,想要攝取一些不同的東西,而這個本能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健康」。 對此,羅爾斯表示,人類是雜食動物,需要吃入各式各樣的食物,本能可以幫助我們攝食多樣化,獲得更多營養,不過與此同時,也可能會讓人更難抵禦世界上種類繁多的食品,進而不斷進食,加劇肥胖流行。這也是為什麼人類總在吃完鹹的主餐後還能繼續吃甜點,又或者總是在燒烤、自助餐等場合容易吃得過飽的原因。 《每日郵報》報道,目前尚不清楚支撐「特定感覺的飽足」的生物學機制,不過答案可能是在大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