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反高鐵傘運 斥一直逃避「政治才是深層次矛盾」 趙永佳:政府勿阻市民參與制度
【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暴尚未止息,社區對話未見成效,《禁蒙面法》更激起示威者新一輪武力升級,香港如電腦般「死機」,在漩渦中運轉不停。未來一段日子,香港何去何從?如何能重新啟動(Reboot)?本報每周一篇推出Reboot Hong Kong系列,專訪學界、社福界、政界、文化界等不同界別人士,為香港前路尋覓啟示。
明報編輯部
「政治才是深層次矛盾。」研究青年與社會運動關係的教育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趙永佳說,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一直都是政治,「由2010年反高鐵到2019年的反修例,矛盾一直存在,每次以不同形態爆發出來」。他批評多屆政府「永遠不肯面對問題」。
面對眼前困局,趙永佳希望政府做到5個方向,其一是藉區議會變天的契機,增加市民參與制度的機會,亦不應阻撓新一屆民主派議員的工作,「(政府)不要阻頭阻勢,(讓區議員)帶動市民的力量返回制度層面,總比在制度外爆發更好」。
青年參與社運因普世價值 非房屋問題
早在2010年反高鐵運動後,前中央政策組曾委託時任中大社會學系教授的趙永佳做研究,「當時得出的其中一個結論是,年輕人參與社運背後不是中環價值,不是社會流動的問題,而是普世價值。是否參與或關注社會運動,與年輕人有多認同普世價值,有很強關係」。在2014年雨傘運動後,趙永佳再獲邀做類似研究,結論幾乎一樣,「政府都是不聽,所以今日講深層次矛盾,還說是房屋、社會流動,我真是很窗A所以(政府)一直是斷錯症、落錯藥,當然解決不到問題」。
反高鐵過後,轉眼近10年,其間出現過2012年的反國民教育科、2014年雨傘運動、2016年旺角大衝突等,至2019年發生、至今仍未完結的反修例運動,趙永佳批評政府一直不肯面對真正的「深層次矛盾」,即政治問題,結果社會運動一次比一次激烈。
反修例運動持續超過半年,各界有如陷入泥濘,苦無出路,趙永佳指事件已脫離香港事務的範疇,中央已對事件有定調,難由香港自行決定解決辦法,「唯有是疏解(民怨)」。他建議循5個方向:首先是警察應「小心」執法;其次是政府換班,作為和解的一種姿態;他又建議政府借助區議會變天的契機,增加公民社會參與制度的機會;至於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他形容是最簡單的一項;最終就是要面對雙普選的政治訴求。
把握區會變天 鼓勵議員發動民意表達
早前區議會選舉創下歷來最高投票率,民主派及政治素人進軍過往由建制主導的區議會,趙永佳認為如果政府想與社會和解,區議會是一個契機,例如藉此重新檢討以往的「白象工程」,讓社區重新發表意見,「如果民主派區議員能發動民意表達,讓市民對社會有擁有權(ownership),對社區是有好處」。
他認為,過往政府的管治、政策制定等,正讓市民有感參與不足,「市民覺得無人聽他們的意見,講了都沒有用」,他建議政府讓新一屆區議員有更多發揮空間,「(政府)不要阻頭阻勢,不要因為個別區議員是『黃』的,什麼都不讓他做,真是要希望他能夠做到成績,帶動市民的力量返回制度層面,總比在制度外爆發更好」。他坦言,此舉不一定能令市民不再上街,但如果能在制度內解決社區問題,政府應鼓勵。
公民社會活躍 雙普選終需處理
區議會以外,趙永佳認為警方執法應更專業,「警方執法是否可以『小心齱z?每次警隊『出事』就會有更多人上街」。至於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提出成立的獨立檢討委員會,與趙永佳在2019年9月提出參考英國在2011年發生倫敦騷亂後的做法相近,當時的調查小組沒有法定權力,「但那時候(9月)不做現在做,都找不到人肯做」,他說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只是政府釋出善意的最簡單一步。他又指出,政府換班同樣可作為顯示和解的姿態,至於哪一名官員應換走,他說不評論。他補充,在現時公民社會活躍下,政府長遠不得不處理雙普選問題。
【系列完】
明報記者 馮樂琳
(Reboot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