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5年前提出「一帶一路」政策,不少在港企業仍然摸索之中。德勤中國副主席黎嘉恩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據他們統計,至今累計有總值718億美元(約5600億港元)與一帶一路相關的項目正推進中。他提到一帶一路投資不無風險,即使是大型國企亦會「碰釘」,個別國家更曾在項目建成後不願付款及「拖數」,因此他建議企業參與前,宜盡早物色當地合作伙伴及專才,尋求專業機構意見,並要增加對當地的文化、法律及制度的掌握。
黎嘉恩指出,中國內地企業因應一帶一路政策,尤其喜歡到泰國、柬埔寨等鄰近中國及文化相近的東南亞國家參與項目,涵蓋能源、電力、交通運輸、資訊科技及農業等領域,當中不乏成功個案。
例如他認知的個案中,有一私營地氈公司將孟加拉的生產業務遷往中東,借助中東的稅務優惠,中方可從中東更易取得價格相宜的產品,便是一例。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內地企業趨向增加和跨國企業合作,甚至獲內地政策銀行及外國金融機構支持,最終幫助中國改善進口。據他們統計,近5年與「一帶一路」相關項目投資額達718億美元。
他指出,現時除美加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興趣不大,已發展國家中,意大利及澳洲個別省份均有興趣參與。
在項目建成後
個別國曾「拖數」
目前大眾只對一帶一路停留在舊有概念,黎嘉恩提醒:「習近平在今年第二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提到,境外投資亦非獨沽一味限於基建,更包括收購合併,亦呼籲企業參與投資時保持理性。」反映中央希望調整一帶一路政策方向,尤其較早前一眾內地企業出外投資推高價錢,又非事事成功,中央期望業界出外投資較前審慎。
近年中國與其他國家摩擦不少,礙於內地實施社會主義,黎嘉恩說,這難免招人批評及攻擊。
同時,內地企業參與海外投標時往往不熟悉市場環境,很多時入標較人家慢而「無咁蚍ヾv,致動輒去搶購推高價錢。
他更指出,內地企業很多時協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後,要面對當地政府不願付款的風險,最終以另一項目抵債,卻又惹來人家批評。
建議企業覓當地合作伙伴
為應對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時面對的國與國之關係、文化、稅務、法律以及財務風險,黎嘉恩建議:「有意參與的企業事前要做好籌劃,爭取相宜的融資條款,亦要提高風險意識,尋找專業機構如熟悉法例及稅務的會計師行協助,甚至吸引在地人才幫手打理業務,加強監管。」
黎嘉恩又指出,企業對外購併前要做好購併及稅務結構,搞清楚財務狀G及背景,被併購對象與當地政府的關係,在當地面對的競爭,以至能否為內地市場引入品質好的產品等等。
明報記者 陳偉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