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唐樓群保育 13麻石柱屹立證百年滄桑
【明報專訊】毗鄰旺角朗豪坊、屬目前本港較少數完整騎樓的上海街唐樓群,經逾4年保育工程後,上月向外開放,其中支撐騎樓、有近百年歷史的13條麻石柱獲保留,重現有蓋長廊街景。參與保育的建築師稱,麻石柱最早反映1920年代老店風貌,茶煙莊、涼果舖等老店招牌未被都市湮沒,冀「原汁原味」保留麻石柱面貌,呈現上海街由昔日民生舖演變為建材舖的街景變化。
上月完成活化 10騎樓立面保留
上海街600至626號合共14幢唐樓,上月完成活化工程並對外開放,市建局保留10幢戰前唐樓的騎樓立面,以及支撐騎樓的13條麻石柱;其餘4幢戰後唐樓、以及昔日唐樓的後面部分則重建,令項目新舊建築並存。
有份參與項目的文化保育建築師謝正勤表示,上海街唐樓是本港少數完整保留的騎樓群,糅合中西建築及「前舖後居」的風格,其中支撐騎樓的13條麻石柱,仍遺留許多歷史痕[,但狀G各有不同,復修工程期間,麻石柱以保留原貌為主,並無特別修飾。他說,1920年代本港未有電視廣告等宣傳途徑,面向街道的麻石柱成為最佳廣告位置,不少老店會在石柱刻印招牌名稱以吸引市民,當中歷史最悠久的包括「廣達涼X」石柱、「錦蘭茶煙莊」招牌、以及614和616號唐樓之間的「華生電器行」招牌等,全是昔日市民生活所需的店舖。
不過,至1980年代,上海街店舖陸續轉型為建材公司,售賣五金、各類建築材料,包括現時遷至上海街附近的「彬記」。
謝正勤表示,因近年店舖招牌會在麻石柱髹上新批盪,以覆蓋舊店招牌,故保育期間,最大挑戰是如何保留麻石柱上不同年代的批盪;以「廣達涼X」麻石柱作例,外層仍有新批盪,工人一度鑿走所有新批盪,他知悉後叫停工程,最終新批盪留下一角印上「新簷篷」的字樣,相信是較後期的商舖,而麻石柱內層的「廣達涼X」亦顯示到出來,正好呈現上海街兩個時代的商舖。
石柱崩角不修補 保留面貌
他指出,該麻石柱經歷百年後「崩了一角」,今次特地保留其破損面貌,不作修補;而麻石柱結構一般能夠保持數百年,不受風化影響,市建局會定期檢視麻石柱的結構。
除麻石柱外,上海街624及626號的兩幢戰前唐樓,因結構狀態較良好,獲整幢保留,其中店舖的木門拱、舖面以至樓梯亦悉數保存。他稱,昔日唐樓是住宅,活化後成為商業及文化用途,人流增加下為符合法例要求,需重塑樓板及加固,唐樓之間亦「打通」成為行人通道。
「留前不留後」捱批
建築師:茞援腔禰肮#掩
對於有外界聲音批評上海街項目是「留前不留後」的保育,謝正勤認為,需要考慮為誰而保育。他指出,上海街唐樓昔日不少被劃作板間房,天台亦有僭建屋,樓宇老化嚴重,認為保育不應是保留這些板間房,而是如何將昔日市民的生活面貌,以及街道變化延續下去,希望能市民一行入上海街,都能感受到歷史的演變。
明報記者 黃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