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回顧:7月.港人疑抑鬱率10年新高
【明報專訊】■(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指出,本港疑似抑鬱症比率由2011至2014年時的1.3%、2014年佔領運動期間的5.3%,攀升至2019年6至7月的9.1%,即約每10人便有1個患疑似抑鬱,比率為10年新高。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形容社會已出現「精神健康疫症」,且無法評估是否已達高峰,令人擔憂,促政府聆聽青年聲音。
◆(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生態透支日推前
國際環境智庫「全球足[網絡」把2019年「生態透支日」(Earth Overshoot Day)定於歷來最早的7月29日,表示全人類已於當天耗盡了2019年地球可自然孕育再生的水、清潔空氣、魚獲等天然資源。按此消耗速度,起碼要1.75個地球才能滿足世人需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趁機呼籲,人類必須改變消費及生活模式,推動可持續生產保護地球。(圖1)
◆(現代中國、全球化)
國防白皮書批美挑紛爭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強調防禦性國防政策,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另指出境外藏獨、東突等分裂勢力活動頻繁,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威脅。白皮書同時提出維護核、太空、網絡空間等重大安全領域利益,亦批評美國奉行單邊主義政策,挑起和加劇大國競爭,損害全球戰略穩定。
■8月(今日香港、全球化)
港安全指數排名大跌
經濟學人智庫發表《2019年全球城市安全指數》報告,本港在60個城市中排第20,較2017年下跌11位,「數碼安全」的排名跌幅最顯著,由第5跌至22位。報告中數碼安全評分會考慮該城市私隱政策、市民對數碼威脅的意識等。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本港私隱資料網上外泄的罰則太低,發展智慧城市及5G過程中仍有很多保安問題待解決。(圖2)
◆(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巴西亞馬遜雨林大火
「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火災肆虐,釀全球環境危機。當地不少農民非法焚林墾地用以養牛及生產飼料,綠色和平指出,養牛是亞馬遜雨林被破壞的主因,當地逾65%伐林得來的土地被用作放牧。不少西方國家考慮抵制巴西牛肉以回應這場環境災難。巴西國際商會政策負責人多利亞克(Gabriella Dorlhiac)稱,巴西不少私人企業在可持續發展做出成績,但在全球不滿巴西處理今次危機下,可能因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加而被拒絕巴西產品,因而喪失競爭力甚至被杯葛。
■9月(全球化)
「被遺忘權」裁限於歐洲
2014年歐洲法院裁定,當個人資料已過時且不相關時,公眾可行使被遺忘權,要求移除網絡搜尋結果中關於自身已過時、不再相關或過多的敏感資料。歐盟最高仲裁機構歐洲法院2019年9月24日裁定,網絡搜尋巨擘Google只需將歐盟各國違反被遺忘權的搜尋結果連結移除,無義務移除其他地區的相關連結。Google強調一直致力平衡公眾獲取資訊與保障私隱的權利,認為裁決反映努力獲認同。
◆(現代中國、能源科技與環境)
中國首份核安全白皮書出爐
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是中國首部核安全白皮書。白皮書稱,截至2019年6月中國運行核電機組47台,居世界第三;有11台核電機組正建造,居世界第一。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能源科技與環境)
回收基金補貼廢紙回收
內地不斷收緊回收物料入口標準,近年本港廢紙回收率呈下降趨勢。環保署透過回收基金批出3000萬元,按廢紙回收量補貼回收商,盼令拾荒者有動力繼續執紙皮。參加的回收商以每公斤0.5元或以上價格收購廢紙,即較現時市價約0.3元高逾六成。香港環保再造業可持續發展協會會長劉耀成促政府與內地商討大灣區物流互通,容許本港在不受配額限制下將廢紙進口內地。
■10月(全球化)
英國發現39名偷渡客死亡
英國埃塞克斯郡10月23日發現英國近20年最嚴重懷疑偷渡客集體死亡事件,來自比利時、由愛爾蘭公司租出的貨櫃車上發現39具遺體。由於涉事貨櫃裝有冷藏裝置,有英國傳媒懷疑製冷機在事件中被開動,櫃堛熄V南偷渡客可能在-25℃下凍死。事件引發人們關注人口販賣及偷渡猖獗。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港珠澳橋通車一年 車流遠遜預期
跨境基建港珠澳大橋通車一周年,截至10月7日,大橋平均每日車流量4115架次,遠遜政府2008年估算數字(每日9200至14,000架次);人流則大致符合預期,平均每日約6萬人次。據《明報》推算大橋全年車輛通行費收入約2.8億元(人民幣,下同),未足以應付每年約22億元的開支。港府未有正面回應三地是否要分攤虧損金額。粵港澳三地政府於10月同意推出「港珠澳大橋大灣區配額計劃」,合資格跨境私家車可通行三地,以配合大灣區發展。
■11月(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地球瀕「氣候緊急狀態」
刊於權威科學期刊《生物科學》的氣候研究報告《全球科學家就氣候緊急狀態的警告》,宣告地球正面臨「氣候緊急狀態」,警告氣候危機正超乎預期地加速惡化,並提出6項救亡建議,獲全球153個國家及地區逾1.1萬名科學家聯署支持。報告的建議包括富國支持窮國棄用化石燃料、審視及減少盲目追求經濟增長等。「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亦為2019年英國牛津字典年度字詞,反映人們討論氣候問題更形迫切。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區議會選舉投票率七成
香港經歷多月社會動盪,社會政治參與氣氛熱烈,2019年區議會選舉投票率高達71.2%,投票人數逾294萬,個別選區更逾80%,投票率與投票人數皆創選舉新高。各陣營都視今次選舉為港人對反修例事件的表態:非建制陣營促選民表達支持「五大訴求」;建制派呼籲選民透過選票向暴力說不。結果非建制陣營奪得386席,佔整體民選議席85%。
公民黨主席梁家傑稱,港人已用選票與警暴、暴政「割席」,並強調負責任政府定會由特首、問責官員以至行政會議總辭以謝選民,亦必須回應五大訴求。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稱選舉結果反映市民對政府很不滿,相信近月警民衝突令市民憤怒,建制派難免不受選民歡迎。特首林鄭月娥發表聲明,感謝市民踴躍投票,政府尊重選舉結果及會虛心聆聽意見,認真反思。
■12月(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四成青年近半年曾與父母吵
青年創研庫於10月中旬訪問300名18至29歲青年及302名54至73歲並育有子女的父母。研究發現受訪青年與長輩出現代際衝突,42%受訪青年過去半年「間中」或「經常」與父母爭拗,當中逾七成因為社會事件或立場問題。整體受訪者傾向認同「年長一輩同年輕一輩好難溝通」,近84%整體受訪者認同「不同世代對社會議題的看法有很大分歧」,當中逾七成受訪者認為價值觀不同是造成世代矛盾的原因。研究發現青年和父母對本港核心價值的看法有異,受訪父母中,3項最重要的本港核心價值分別為「社會穩定」、「法治」和「公平」;受訪青年則認為是「自由」、「公平」和「民主」。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人類發展指數 港排第4
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是生活素質測量指標之一,數值以0為最低、1為最高。《人類發展指數報告2019》中,189國家及地區的前3名為挪威、瑞士及愛爾蘭,香港與德國的指數同為0.939排第4。報告中港人平均壽命為全球最高,達84.7年。香港人平均接受12年教育,人均本地居民總收入(GNI per capita)為60,221美元(約46.9萬港元)。中國人類發展指數為0.758,排85位。
◆(現代中國、公共衛生、能源科技與環境)
河北審視「清潔煤」安全
中國為守《巴黎協定》承諾,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及提倡使用清潔能源,以減低碳強度。河北唐山市及承德市有多名村民疑用政府推廣使用的「清潔煤」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另有多名村民送院搶救。河北省唐山市召開緊急會議,重點檢查爐具排煙和通風設施,確保空氣流通,防止市民一氧化碳中毒。河北省發改委表示,經排查,相關清潔煤及爐具質量合格。對爐具及通風設施安裝不符合安全要求等問題,已組織多方力量立即整改落實,並全面推進加裝一氧化碳報警器。
[通通識 第6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