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波至今持續已半年,由6月兩次逾百萬人遊行、元朗7.21事件、港鐵太子站8.31事件,到11月西灣河交通警開槍,以及中大、理大衝突,海量新聞片段、暴力場面,相信無論是小記還是同學都看過不少,心情沉重。 小記正在大學修讀新聞及傳播學系,當然會爭取走上街頭採訪的機會。6月起我走進10多個示威現場,見證過防暴警察在自己面前發射催淚彈,亦嘗過令皮膚又熱又痛的胡椒噴霧。過程雖然危險,但當時我抱荂u多一個鏡頭,多一個真相」的心態,努力完成採訪。直至10月初,警方和示威者雙方暴力行動升級,校方因擔心學生安危,暫停學生的採訪工作,令一眾學生記者被「禁足」。 在這段「禁足」的時間,小記對自己近幾個月來的採訪工作反思不少。除了回想起工作上的錯失和不足,對自己在社會運動上的定位也開始感到迷失,亦發現隨蚢B動形式的改變,自己的精神狀態轉差,對聲音特別敏感、精神難以集中,有時候甚至會無故緊張,整個人神不守舍。那段時間,腦海中飄浮茧L數疑問、對自己的質疑,一度懷疑自己的心理狀態還是否適合當記者。 經過一輪心理調整,小記甚少再採訪示威活動,反而將重心轉移至學校媒體社交平台的編輯工作上。我明白到傳媒行業職位很多,「衝鋒陷陣」的前線記者未必最適合自己,所以選擇轉做後援工作。我對前路的思考與感受,或許跟同學選科情G相近——起初認為某個學科有趣而選修,後來卻發現科目並不適合自己。同學不妨嘗試轉個角度思考,發掘不同科目令你感興趣的內容,或者閱讀《明路——生涯規劃》中的〈行業學堂〉及〈各行各業〉,加深對各種行業及課程的了解,再慎重考慮前路,說不定能令迷惘中的你尋找到新起點。 文:曾卓盈 [明路—生涯規劃 第74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