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兩日兩夜的「加時」談判後,馬德里氣候變化大會(COP25)成為聯合國歷來耗時最長的氣候談判,昨日終告閉幕,與會國家勉強達成「妥協」協議,但在焦點的全球「碳交易市場」問題上則無共識,要推遲到明年蘇格蘭格拉斯哥的氣候峰會再談。環保人士批評協議跟期望相去甚遠。 經過馬拉松式的討論,原定周五閉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因未能達成共識一再「加時」,終於在第14天結束。昨日達成的協議取態溫和,只稱有「迫切需要」收窄目前排放承諾跟2015年《巴黎協定》就應對氣候變化而定下溫度目標的差距,而所有國家要在明年格拉斯哥氣候峰會前提出新的氣候承諾。 協議認減排承諾遠遜巴黎協定目標 較早時作為會議主席的智利代表提出的協議草稿引起不滿,環保人士批評措詞太軟弱,背棄2015年《巴黎協定》精神,期望各國提出更大膽減排承諾的重要性,但據與會代表稱遭巴西、中國、澳洲、沙特阿拉伯和美國反對。最終的協議版本僅承認目前減排承諾跟2015年溫度目標有重大差距,富國主要讓步是要在明年氣候峰會前證明信守對氣候變化的承諾。但其他有分歧的議題則暫擱一旁,留待明年氣候峰會再行決定,包括環保人士很重視的「碳交易市場」(carbon markets,供各國以市場機制交易溫室氣體的排放權)問題。 環保專家﹕與實際所需差距大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協議表示失望,有份設計《巴黎協定》的歐洲氣候基金會(ECF)行政總裁杜比安納(Laurence Tubiana)稱COP25的結果跟科學告訴人們需要什麼相去甚遠,與會的主要國家未能達到期望,但慶幸小島國、歐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組成的進步聯盟,令他們爭取到最好的可能結果。 「將避責領袖推向牆 」 通貝里言論惹爭議 另外,剛獲選為《時代》風雲人物的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上周五(13日)在意大利都靈出席氣候罷課集會時以英語發言,聲稱要將逃避責任的全球領袖「推向牆邊」(put them against the wall),但因這在英語是比喻行刑隊在牆邊槍決犯人,惹來輿論嘩然。通貝里翌日澄清,指說法在瑞典語意為向人問責,為引起誤會道歉,並強調自己「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 通貝里在Twitter發文澄清,解釋只是翻譯問題,因她用英語直譯瑞典語的說法,導致出現「瑞式英語」(Swenglish),她真正的意思是「我們必須追究各國領袖的責任」。她說︰「當你用第二語言即興演講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如果有人誤解了我的意思,我當然道歉。」 (BBC/路透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