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哈佛任教 劉如謙擁逾60專利
「先導編輯」源出的近年基因研究熱門課題「鹼基編輯」(base editor)技術,正是布羅德研究所副所長、默金醫療保健轉化技術研究所主任劉如謙(David Ruchien Liu)的得意之作。
劉如謙本來念化學,但他很快便掌握研究生命中最複雜分子的技術,鑽研基因組編輯尋求新一代療法。2017年,鹼基編輯入選《科學》十大科學突破,他同年獲選為《自然》十大科學人物。其研究獲譽為CRISPR 2.0,但他說「先導編輯」並非旨在取代面世7年的CRISPR,而是互補優劣。1973年生於美國加州的劉如謙,父母分別是來自台灣的航天工程師和物理學教授。他自小熱愛自然科學。幼時曾數小時站在後園看昆蟲,或混合梳打、醋等探看能否產生「火花」。16歲,他用電腦模擬人類視覺過程,以了解大腦中神經密度如何影響視覺處理,從而希望協助患有讀寫障礙人士,結果在美國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西屋科學獎」得全國第二名。及後,他以第一名畢業於哈佛大學化學系,26歲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博士資格,即回哈佛擔任化學與化學生物系副教授。
玩21點研數學原理 贏錢被列黑名單
除了鑽研科學,劉亦有經營公司,擁60多項專利,創立Editas Medicine、Beam Therapeutics等5家生物技術公司。此外,他曾在拉斯維加斯美高梅大酒店賭場一連3天、日均花15小時玩紙牌21點,研究箇中數學原理,最後一天贏大錢而被列入黑名單。(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