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詠觀醫生(Dr. Jason Kwok)
上一期與大家討論水是解渴最佳的選擇,今期繼續探討:
(1)單憑口渴的感覺就能預防脫水嗎?
其實,健康的身體在缺乏水份時會發放口渴的信號,口渴是要喝水的慾望,口渴不只由生理訊號、也由行為訊號驅動,行為訊號的例子包括(一)水溫:研究結果顯示,雖然較涼的水被評價為最好飲的,但室溫的水最能令人多喝;(二)社交環境也會影響飲和食的量。
隨?年齡的增長,人體調節水份的攝取和口渴的感覺會逐漸下降,研究證實在長者這兩個因素是會削弱的,在長者,常用的脫水指標(例如尿液的色和量、口渴的感覺等)並不一定有效,所以,不能單獨應用。
此外,有些能影響心理和認知能力的疾病(例如中風、失智症等)也能削弱口渴的感覺,也有人會因行動不便難於上洗手間或因小便失禁等原因而刻意限制喝水量。
另有研究顯示運動員、患病的人和嬰兒未必有足夠的口渴意識來補充身體水份的需求。由於就算是輕度脫水也能帶來負面的影響,所以不能倚賴口渴的感覺或其他常用的指標的人應採取其他策略,例如每天四次裝滿容積為20盎司的的水瓶、並整天定時啜飲、或於每次進食時(包括主餐和小食)都喝一大杯水等。
當身體缺水的量雖然只達百分之二時,症狀也會出現,包括:疲倦、迷惘、短期記憶力消失、情緒變化(例如易怒、抑鬱)等。脫水會增加患上多種疾病的風險,包括:尿道炎、腎結石、膽石、便祕等。
(2)喝水會過量嗎?
喝水並沒有「容許攝入量上限」(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因為人體能將多餘的水份從尿液和汗液排去。
不過在罕見的情況下,若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水份、超過腎臟所能排泄的量,便會出現「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會導致「低鈉血症」(hyponatremia),因為過多的水份將血液內鈉的水平稀釋,這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導致迷惘、噁心、肌肉抽搐、癲癇發作等。
低鈉血症通常只見於腎臟不能有效運作的病人、中暑或持續很長時間的劇烈運動,因為身體不能將過多的水排去。
參加非常劇烈比賽的運動員(例如參加三項全能和馬拉松等比賽的運動員)患上低鈉血症的風險就較高,因為他們會大量喝水、但同時在出汗時流失大量的鈉,婦女和兒童也是容易得到低鈉血症,因為他們的體型較小。
(3)飲用未淨化的水(raw water)是否安全?
於2017年末和2018年初的美國出現了一個新興趨勢是未淨化水的銷售,未淨化的水是從天然水泉抽取的水、不經過濾、處理或加工而直接入瓶出售。
支持者認為將水消毒和淨化的過程中會破壞水堜狶t的天然礦物質和益生菌(probiotics)等,他們相信,飲用未淨化的水能夠改善消化和整體健康。
不過,還未有得到能符合嚴格科學研究準則的醫學研究結果證實;此外,未淨化的水可能含會致病的細菌和寄生蟲,包括沙門氏菌(salmonella)、大腸桿菌(E.coli)、賈第鞭毛蟲(Giardia)等,牠們會導致腸胃不適、嘔吐和腹瀉等。
長者和幼童是最易受感染而發病的群組,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未能有效抵抗病菌。
研究人員和政府官員對未淨化的水表示關注,認為這是另一個「天然的」(natural)並不一定是較好的例子,所以,大部份水質專家都不贊同飲用未淨化的水,而是飲用受當地政府監管、符合特定標準的自來水或瓶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