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7年,「無人商店」的概念開始在中國炒熱,大企業、初創輪流進場,無人商店如雨後春筍,涉及的投資額高達幾十億,但不出一年,熱潮退卻,迎來倒閉潮。中國無人商店快速消逝,除了「對的科技,錯的時間」,更是因為這創新科技想法背後,依然未能弄清楚誰才是真正的得益者。 對業者而言,無人商店或能省下部分人手開支,但租金、水電雜費等是固定成本,加上系統開發、維護、保安等龐大成本,此消彼長下經營成本根本沒有降低。對用戶而言,初期或因新鮮感光顧,但亦會因為缺乏與店員的互動和解說,故只購買一些熟悉或單價低的商品,是以商店利潤不會大幅提升;而更重要的是,當新鮮感不再,「得益」的問題就會切實擺在業者眼前。 假如應用科技是為了協助業者蒐集客戶資料,那得益的無疑是業者,但對消費者來說則是「與我何干」,所以不會在價格一樣之下,捨棄傳統商店的真人服務,同時無償出賣私隱;反過來,假如業者明白自己才是得益者,繼而願意在價格上讓步,回饋消費者,那同樣說不過去,因為就如上述所言,在這科技應用背後,商家的成本無降低且利潤無變多,根本沒有打減價戰的空間。除非無人商店已成大勢,廣為消費者接受,商家可藉由大規模的應用來攤分系統開發的龐大成本,屆時才有真正盈利的可能。 對於創新科技,我從來都相信「何時需要」比「是否需要」更關鍵。現時消費者可透過快速的支付方法購入商品,已是相當足夠。當然,商家們可作更多新嘗試,但若新科技所得的額外利益不能回到消費者手上,則注定徒勞無功。 作者 章濤(UDomain 集團主席、無線科技商會永遠榮譽主席) [章濤 財科暗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