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倡中印全球合作 與莫迪非正式會晤 促管控邊界分歧

[2019.10.13] 發表
印度總理莫迪(前右)前日陪同習近平(前左)參觀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廟。(新華社)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前日和昨日在印度南端泰米爾納德邦金奈進行中印領導人第二次非正式會晤。圖為昨日莫迪(左)向習近平(右)致贈印有習近平頭像的絲巾。(法新社)

【明報專訊】訪問印度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在印度南端泰米爾納德邦金奈,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中印領導人第二次非正式會晤。習近平表示,要正確看待兩國間的分歧,不能讓它冲淡兩國合作大局,同時透過溝通逐步尋求理解,不斷化解分歧。兩人談及邊界問題,習稱「對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妥善加以管控」。雙方同意建立貿易投資和服務的新討論機制,並同意中印應在區域與全球重要問題上合作。

參觀古廟海灘散步

一對一晚餐

前日,莫迪陪同習近平參觀建於公元7至8世紀的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廟,並親自做講解,兩人邊走邊談,其後還一同觀看婆羅多舞等印度古典舞蹈表演,當晚習還與莫迪一對一共進晚餐。

昨日,習近平與莫迪在金奈郊外小鎮瑪瑪拉普蘭(Mamallapuram)的海灘上散步,進行數小時僅帶翻譯的一對一會談,下午舉行兩國高官在場的非正式會晤。

新華社形容,「兩國領導人在友好、輕鬆氣氛中就中印關係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在中國外交術語中,這意味分歧較大,各說各話,沒有達成一致。

莫迪:願發展更緊密伙伴關係

習近平在會晤中提出多項建議,他說要正確看待兩國間的分歧,透過溝通逐步尋求理解,增進戰略互信。同時聚焦友好和合作,化解猜忌和疑慮,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根據政治指導原則協定,尋求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邊界問題解決方案。慎重處理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對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妥善加以管控。」另外,習還提到推動兩軍合作交流,以及要以設立高級別經貿對話機制為契機,加強兩國經濟發展戰略對接,探討建立製造業伙伴關係,歡迎印度藥企和信息技術企業赴華投資合作。

莫迪表示,要照顧彼此重大關切,有效管控和處理分歧,不讓分歧成為爭端,發展更為緊密的伙伴關係,開啟印中關係的新時代。印方願同中方一道推動盡早達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展,開互聯互通合作。印方願同中方加強反恐合作。

《紐約時報》報道,中印現時急需解決的問題包括,印度8月收回克什米爾的自治權,引起聲稱擁有該地區部分領土的中國不滿;中方近日公開支持巴基斯坦,也激怒了印度人。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近600億美元,中國的經濟規模已是印度的5倍,印度擔心淪為「中國的墨西哥」,即廉價勞動力供應國,而不是與中國實力相當的大國。

印媒:華擬採措施減兩國貿易逆差

綜合印度媒體報道,印度外交部次長高哈爾(Vijay Gokhale)在峰會後的媒體簡報中說,習近平告知,中國已準備採取具體措施減少貿易逆差。高哈爾表示,中印雙方同意建立貿易、投資和服務的新討論機制,將由財政部長希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和中國一名副總理領導進行。至於克什米爾問題,則沒在峰會提出來討論。

更多中國要聞
貿談獲首階段成果 華增購500億農產品
【明報專訊】中美第13輪經貿高級別磋商11日在華盛頓落下帷幕。雙方都稱取得進展,中國將增購價值400至500萬美元的美國農產品,美方再次暫緩... 詳情
中美新一輪貿易磋商落幕,美國不忘續打「香港牌」,總統特朗普11日表示,香港的抗議活動正在減弱,他與中國方面討論了香港問題,抗議人數已經減少了... 詳情
就在美國政府及媒體高調唱好本輪磋商成果之時,中國官媒相較之下則顯得冷靜和含糊。新華社昨發表評論稱,本輪磋商朝着解決問題方向取得理性務實的進展... 詳情
中美新一輪會談雖取得進展,但仍存在不明朗因素,包括美國仍將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並對中國企業實施更嚴格的審查等... 詳情
NBA深圳站續滿座 民眾場外拉愛國橫額被警帶走
【明報專訊】美國NBA休斯頓火箭總經理莫利有關香港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NBA中國賽的情況格外備受關注。日前的上海站賽事在中國政府及民間的抵制...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