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文科教師勸楊烙如多讀散文,可以熟習卷一白話課外篇章常見的體裁,對考試有幫助,但她不理,只讀小說;喜歡中史,亦因為它像長篇小說,小息無所事事時,她便會掏出中史課本「追古仔」。她對成績要求不高,只求中文科總成績有3,不過寫作表現喜出望外,「我本身預期卷二只有4,老師說我的不足是寫作範圍不廣,只寫個人角度,又不解釋(論證)題目的價值觀」。她聽了叮囑很多遍,但真正覺悟而做到的,就要等到文憑試。她選答「讀書無用」,持反對立場,擬寫大綱時,很快就列出個人、社會與國家3個角度,大部分史例都立即浮現腦海(見表),最後獲得5*。 卷三「甩轆」 皆因時鐘 中史論文式答題練成的字速亦意外拯救楊烙如的失算。她在校內考試時,習慣看禮堂前方的大時鐘,但應考卷三當天,她坐在陌生考場偏後的位置,看不清分秒,失去對時間的掌控。加上卷三乙部的聆聽部分完結後,她沒有留意綜合卷開始作答的時間,變相亦不知何時收卷。為何不舉手問監考員?「只顧蚍g,沒時間。」監考員宣布剩下15分鐘時,她只完成整合拓展部分,「我用了生平最快的速度寫字」,最後成功寫至尾段收筆,幸力保不失,取得4級。 史例失效 「皇帝哪會安慰人?」 不過,選修中史並非萬能。應付卷四時,楊烙如未有蒐集時事例子,暗忖反正已有史例在手,「就算準備,都很有限。乾脆不準備,待自己冷靜一點更好」。她要討論如果遇見挫折,最希望聽到師長的安慰話語,但滿腦子只有古代皇帝的她苦無頭緒,「皇帝哪會安慰別人?」最終想不到論點與例子,打算從同組考生獲得靈感,誰料「蝦兵鬥蟹將」,無人舉例子,更有人離題,最終離場時,只能輕嘆一句:「死火啦。」 又如卷一,熟悉近代史的楊烙如完全理解諷刺文章《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應付到大部分題目,但甲部指定閱讀篇章試題,她只懂得三四成。普遍考生稱範文為「兵家必爭」之地,只要熟讀範文,就能輕易取分。她尷尬地笑,答「懶得溫」,提起曾經很努力溫範文,但校內測驗仍然低分;第二次很「hea」溫習,僅比上次低1分,所以她決定隨意而為。 然而,楊烙如沒有因卷一、卷四敗陣而後悔,「我本來就沒想過中文獲得5或以上」。她不是完美考生,會躲懶、準備不充足,有時當教師的勸告是耳邊風,但她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能夠入讀心儀的歷史系,過去成績單的一兩個小數字,已不值一提。 .楊烙如反對「讀書無用」文章重點(見表) 文:蔡康琪 圖:蔡康琪、資料圖片 場地提供:添飲咖啡館 [語文同樂 第395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