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發表在國外期刊「學術兒科學」的報告指出,幼兒若常睡眠不足,恐影響認知功能發展,往後上小學容易衍生學習與行為上的問題,值得家長們關注。該研究由美國麻州總醫院的醫師所主持,其針對1046位小朋友長期追蹤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目的在探討當事人學齡前的睡眠習慣是否和長大就學後的表現有所關聯。 調查過程中,每位家長除要定期填寫問卷回報孩子的健康狀況外,在他們6個月、3歲與7歲時也需接受面對面的訪談,重點主要放在孩子平時就寢的情形,藉以瞭解睡眠的質與量。 另外,在孩子7歲時,家長和學校老師還要協助評估孩子的大腦執行功能,意即大腦處理外來訊息與能否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並提供品性方面的資料。統計顯示,相對於總是睡眠充足者,常睡眠不足的幼兒到了7歲上小學時,無論是在注意力、記憶力、邏輯推理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上似乎都比較差。更糟糕的是,情緒也不穩定,傾向有暴力、攻擊與破壞等偏差行為發生,和同儕之間的關係欠佳。上述發現即使排除可能的干擾變項,結果依然相同。 研究者表示,想要孩子的大腦功能健全發展,每天睡飽很重要。睡眠不足可能會影響大腦神經的可塑性,而從臨床實驗也看到,負責衝動節制、情感管控與推理思考的前額葉皮質、杏仁核、紋狀體等區域也會受到干擾,阻礙相關功能的運作。 有鑑於此,其建議孩子從小就要培養規律作息,儘量維持固定的入睡、起床時間,以便能達到應有的睡眠時數。比方說,6個月到2歲的孩子,每晚至少要睡12個小時,3到4歲的孩子為11個小時,5到7歲的孩子則是10個小時。 而睡前避免接觸3C產品和含有咖啡因、糖分的飲料或食物,營造優質的睡眠環境,與建立睡前儀式(如沐浴、聽兒歌、讀繪本或柔軟運動)等皆有助孩子該上床時能夠安然入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