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本月初發生疑似火箭核引擎測試爆炸,引起輻射恐慌之際,國營核能企業Rosatom研發的漂浮核電站將於今日試航,為脫離電網的地區供電,被視為俄國在北極圈擴展勢力期間增加使用核能的里程碑,亦計劃向發展中國家出口技術。環保團體形容漂浮核電站有如「冰上切爾諾貝爾」,加上發展中國家的核監管水平參差,若發生意外恐釀成核災難。 服務近北極地區 稱「不會沉沒」 「羅蒙諾索夫院士」(Akademik Lomonosov)號漂浮核電站的興建工程耗時逾10年,船身長約140米、高30米,設有兩個KLT-40S核反應堆,每小時能提供70兆瓦電力,預計可為10萬戶家庭供電,是美國在1960至1970年代使用的「斯特吉斯」(Sturgis)號後首座漂浮核電站。該船將由西北部的摩爾曼斯克駛往遠東的楚科奇自治區,在北海航道展開5000公里的航行,為當地家庭及採礦業提供能源。 不少環保團體憂慮一旦發生意外,將重演1986年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的悲劇。俄國綠色和平指出,漂浮核電站更易受到海盜及自然災害等外部威脅。Rosatom則堅稱其設施「幾乎不會沉沒」,能抵受撞向冰山或7米高海浪的衝擊,而且將由國家近衛軍守衛。當局強調該船符合核電站及船舶的雙重安全標準。 技術擬出口發展國 監管參差惹憂 該公司又表示正與拉丁美洲、非洲及亞洲的潛在買家磋商,例如曾分別與蘇丹及阿根廷討論利用該設施發電及淡化海水,但完成全面測試後才會確認總成本及落實外國合同。國際環保團體Bellona基金的基列耶娃(Anna Kireeva)對此表示憂慮,指部分國家的核輻射安全標準及監管不及俄國,其處理核廢料或應付緊急情G的方式令人關注。(金融時報/衛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