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多倫多作為國際大都市﹐有愈來愈多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但不少人從內心身處更渴望看到那些小而富有特色的建築就在身邊﹐使生活更加便利。
網絡雜誌「城市實驗室」(City Lab)最近出版了Darran Anderson撰寫的一篇城市遊記﹐描述多倫多這座大都市中那些小而實用的生活設施其實更受歡迎。
文章說﹐多倫多不斷增加的高樓大廈﹐都把零售商舖「擠」在大樓底層﹐這種建築開發風格其實淹沒了零售商舖的「個性」﹐不利於激發人們的消費慾望。
相反的例子是﹐在多市北約克區芬治路以南的央街沿線﹐零售商舖獨立而建﹐各有風格﹐極大地吸引了消費者光顧。
另一個例子是位於市中心的肯盛頓市場(Kensington Market)。雖然這個古老的市場是多倫多面積最小的購物場所之一﹐但市民最愛在這媮坁哄M因為那種空間狹窄導致人們親密接觸的狀態﹐使消費者購物交流感到更加親切熟悉。
「巷道屋」(Laneway housing)建設是多倫多市府正在大力推行的另一種建築類型﹐它解決了市中心土地不足問題。而另一方面﹐它還能滿足歐洲人後裔對小而狹長的歐洲街道風格的嚮往。
在文章中﹐Anderson還對多倫多愈來愈稀少的「售貨亭」( kiosk)褒揚有加﹐這些小巧玲瓏形式各異的「售貨亭」﹐駐立在路邊或公園旁﹐銷售食品以及各種生活小用品﹐為人們日常購物、生活帶來極大便利。
Anderson還提到﹐在亞洲國家「售貨亭」非常流行﹐已成為零售店和食品店的綜合體﹐有的還經營小餐館和酒吧﹐不僅成為人們日常購物消費的首選點﹐而且這些建在街頭巷尾、公園公共場所的「售貨亭」形態各異﹐已成為當地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過去10多年堙M城市的設計者已開始把各種類型的「售貨亭」﹐納入城市設計開發之中﹐使大城市中那些閑置狹小的空間獲得充分利用。一個成功例子是﹐今年4月位於多市中心巴特士街夾芬街(Front St)地區﹐一個擁有120個貨櫃改裝的Stackt市場開業﹐受到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