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前,內地在線直播界發生「第一慘案」,一位在鬥魚直播平台以聲音甜美、驕人身段引來大批粉絲關注的聲優女主播「喬碧蘿殿下」,近日在與人連咪直播時發生「事故」,導致遮臉失敗,「蘿莉」秒變阿嬸。此後傳出頭號男粉絲怒銷帳戶。但事後聲優女主播坦白直播「事故」是早有預謀。雖然鬥魚平台8月1日將其直播間永久封停,但該聲優女主播逆向爆紅粉絲激增,還密鑼緊鼓轉戰其他直播平台。
有知曉內幕的某文化傳媒公司透露,此事件幕後有團隊炒作,所謂「刷10萬元男粉絲」也是炒作團隊所為。事實上,「用搞事情來激活用戶」是直播平台間競爭的慣用手法,而直播行業亂象的背後存在諸多監管盲區,責權不清的灰色地帶仍待釐清破解。
7月30日,「喬碧蘿殿下」在直播中承認「露臉事件」係策劃,推廣花費了28萬元人民幣。8月1日凌晨,鬥魚平台發布了「即日起永久封停主播『喬碧蘿殿下』直播間,下架所有相關視頻,並關閉主播個人魚吧」的處理結果。鬥魚表示,該事件是主播「喬碧蘿殿下」自主策劃、刻意炒作,並稱聲優主播「發表不當言論,挑戰公眾底線」。
獲50萬新粉絲 超7.4億閱讀量
但此番炒作,「喬碧蘿殿下」自認是贏家,不僅獲得了大約50萬名新粉絲,話題還上了微博熱搜,至今已超7.4億閱讀量,BBC也加入報道行列。被封禁播後,「喬碧蘿殿下」強調自己尚未結束直播生涯,還在物色下一個直播平台。
「炒作是直播平台慣用手法,只是這次『爆煲』了」。與各大直播平台往來密切、簽約管理蚍々d人網絡藝人的上述文化傳播公司負責人向大公報記者介紹,炒作手法五花八門,此次事件是利用「審醜」反差來博眼球。
「業界認為這是一起成功的炒作案例」。該負責人解釋,通過炒作曝光的帳號,可做帳號矩陣,為矩陣內其他帳號服務。「這是真正的利益所在,作為流量分發中心。」但此事件後,直播平台和行業的信任危機也再次上演。在大眾質疑主播涉嫌誘騙及平台監管不力的討伐聲浪中,該負責人揭示直播行業存在監管盲區的現實。
用戶有責 明知虛假仍互動
該負責人解釋,「喬碧蘿殿下」事件中,首先,監管層並未規定主播不能遮臉,也沒有規定不能變聲和美顏出鏡直播;其次,監管層也沒有要求平台要去甄別主播在社交媒體發布的信息與實名認證的信息是否一致,況且平台也沒有這義務。假如平台去戳穿主播信息的真偽,平台方可能涉及侵犯、利用個人隱私問題。「監管層沒有明確界定,平台方不清楚裁判的態度,囿於技術和能力,平台方無法把握監管尺度,這些都是監管盲區。」
目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沒有明確不能在社交平台發布整容臉或者發布「善意謊言」的PS照片。從平台角度講,確實存在監管風險和難度。而用戶在平台上,往往明知是虛假信息,出於娛樂需求,也樂於互動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