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前日(3日)稱,他任內開始推動的通識教育是造成現時年輕人問題的原因,形容通識教育失敗。教育局官員昨回應「未見到有實質證據」,通識科令學生變激進。當年力推教改通識教育的羅范椒芬昨回覆本報稱,「梗係撐通識」,但暫不欲多談。2000年推動教改時被形容為「三頭馬車」之一的戴希立認為,參與和平遊行的人佔多,不可簡單歸因或誇大通識教育令學生變激進,又稱學生受數碼世界及手機影響遠大於通識科。
教局:相信教師秉持專業操守
通識科成為高中必修科近10年,主要探討的課題亦曾修訂,坊間亦有學者就其影響做研究(見另稿)。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區蘊詩昨日引用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說法,肯定通識科有一定重要性,又指出不同人對通識科有不同意見,歡迎各界提出想法。
對於學生會否因通識科而變得激進,區蘊詩回應,「最近有人就說,會不會通識科令學生變得激進,咁其實我們未見到有實質證據」,又稱教師引導同學作不同討論屬無可厚非,相信教師會秉持專業操守。
先後任教育統籌局長及常任秘書長的羅范椒芬,昨被本報問及對「通識失敗」的說法時,稱要再看看相關研究,暫不回應。至於是否認同董建華言論,她稱「我梗係撐通識」,但暫不欲多談,之後「一次過答(傳媒)」。
戴稱學生受手機影響遠大於通識
對於通識教育與學生參與社運的關係,現時是「教育2.1」成員的退休校長戴希立稱,「不敢講,因涉及教師個人操守問題」,但傾向認為不論任何立場,大部分教師都是專業,如教協在雨傘及反修例兩次都有號召罷課,但學界反應在今次處理明顯已成熟得多,教師立場不影響或鼓吹學生行動,又稱不排除有個別教師或做得不好。戴認為,學生受數碼世界及手機影響,遠大於通識教育科,又指要待研究分析通識科對一代年輕人形態的影響。他稱一直倡議要將通識考核改為「及格或不及格」,又認為要在科目加入價值觀及品德教育。
教師:學生指助嚴肅看待社會事件
資深通識科教師關展祺稱,今時今日資訊世界,學生對社會認知不是單從學校建立,「有學生說如果不是有通識科,他不懂如何理解、判斷自己的立場,學科反而是令他認真、嚴肅看待社會事件,而非胡亂在網上、朋輩之間粗疏討論」。他又稱,教師有教學資歷培訓,指摘教師不專業是以偏概全去理解學科運作。
教育局昨補充,專責小組理解業界及公眾對通識科的意見分歧,會持開放態度細心聆聽各界意見,小組會在制訂方向性建議時,詳細考慮所有意見和建議,並於今年底前向政府提交最後報告。教育局收到小組報告後會仔細研究建議,並與業界討論和跟進。
明報記者
(反修例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