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資料
政府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填海1700公頃建造多個人工島,有人稱會「耗盡財政儲備」,有人則從香港與內地矛盾入手,炒作「新香港人」議題,反對興建人工島。香港土地供應嚴重短缺,需要多管齊下。
《施政報告》勾勒未來土地供應藍圖,土地共享(即公私營合作開發農地)屬短期,棕地開發屬中期,填海造島屬長期,合共提供超過61萬個住宅單位,施政報告未有觸及最受爭議的收回粉嶺高球場問題。總體而言,施政報告算是有本茼h管齊下原則,處理短中長期土地供應。本港長遠發展需要更多土地,中部水域填海興建人工島,可以擴大市民生活和發展空間,提升生活質素。
以填海造地紓緩人口壓力以至吸引投資,世界各地並不鮮見,有成功亦有失敗,看待興建人工島問題應當客觀全面。本港土地供應嚴重短缺,市民置業安居需求殷切,必須大增土地及公私營房屋供應,才能滿足需求。
資料來源:〈社評:填海造地遭妖魔化 建人工島擇善固執〉,《明報》,2018.10.13
◆題目 (卷二 延伸回應題)
在香港推行填海計劃可能會在不同持份者之間引發什麼衝突?解釋你的答案。 (8分)
◆拆題
?考生需羅列及配對在香港推行填海計劃涉及的持份者,並把有衝突的持份者分成一組
?題眼「香港」意味同學需緊扣香港現G討論,引用香港的例子加強說服力
?注意此議題的跨單元性質,討論包含「今日香港」及「能源科技與環境」的概念,可以令說服力更強
■學生試答﹕.背景知識.概念化.扣題作答.推論解說
.學生答題/.教師評語/(見表)
總評﹕
具備相關議題的背景知識,並能運用例子加以說明,分析結構清晰。此外,3組持份者的衝突及差異明顯,能展現多角度思考及解釋議題,當中以第一段及第三段分析尤為出色。然而,同學在第二段未能明確指出政府與環保組織的價值觀,影響分數。整體而言是上佳作品,若能加入更多香港現G及概念,分數會更高。
成績:6/8
文: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幹事、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通識科教師 葉啟昌
[通通識 第5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