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經皮椎體骨水泥整形術一般用於患骨質疏鬆而引致骨折的患者,骨科專科醫生羅尚尉形容手術屬「中風險」,醫生會在骨折處注入「骨水泥」,以鞏固骨骼及減低痛楚,已知風險及併發症包括骨水泥流入血管、壓住神經線、醫生放針位置有偏差等,致癱瘓風險不足1%。 羅尚尉解釋,患者接受該項治療前,醫生會以磁力共振評估治療成效,若發現患者骨後有裂痕,則不適宜接受此手術;適合做手術者可按情G作全身、局部或監察麻醉,醫生在X光或電腦掃描導引,以微創技術在骨折處以導針注入化學成分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簡稱PMMA)的骨水泥,其在數分鐘至十餘分鐘內逐漸由液態變為固態,從而固定骨折位置。 該手術有一定風險,羅指約1%個案會因放導針位置鄰近血管而令骨水泥流入血管,亦有少於1%個案注射的骨水泥未成型前流到脊椎神經及壓住神經線,另有少於5%個案是醫生放針位置有偏差,而手術導致癱瘓的風險不足1%。他說手術前醫生會向病人解釋清楚這些已知風險和併發症,一旦發生,均不可稱之為「醫療事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