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支聯會秘書李卓人(圖右)及常委張文光出席商台節目談及周二舉行的六四燭光集會。李卓人表示,明白近年本土思潮令年輕人提出與六四「切割」,但呼籲出席集會者不應糾結於「愛國」與否;張文光說,至今30年六四仍未被平反,感到民運之路「漫長崎嶇」。另外,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昨擔任六四導賞團嘉賓,重踏當年集會重地,他認為「不放棄就無失敗」,鼓勵群眾堅持追求對的事。 李卓人說,早年的燭光集會,最早出現現場的不是經歷六四的年老、年長一代,反而是一群年輕人,「全部拿茬褶穖狾b吃的,等晚會開始」。他認為支聯會辦六四集會是「用盡香港僅有的自由空間」,將北京民運的記憶及「天安門母親」和難屬的訴求一直傳承。他亦明白雨傘運動後的本土思潮令年輕人提出與支聯會、六四及「愛國」議題切割,但強調六四集會「最大公約數是悼念、譴責屠城」,呼籲年輕人可抱不同心態出席,「不要糾纏於是否『愛國』」,但亦不要否定其他「愛國」的人。 張文光憶述已故支聯會主席司徒華生前說過「民運路是漫長崎嶇」,他和很多流亡海外的學運人士當年認為平反只是數年之事,然而至今六四仍未允許被重新評價,令他領悟「漫長崎嶇」的意思。他又說,香港自1989年起是最有力、最支持中國民運的地方,世界其他地方,如加拿大是「看到香港維園的燭光後才舉行悼念活動」,而身處內地的天安門母親及難屬對港人拒絕遺忘、對六四死難者公開悼念也報以感激。 李柱銘帶導賞團 「不放棄就無失敗」 社運人士陳景輝今年第6年舉辦六四導賞團,昨邀請到李柱銘一同帶領參加者由跑馬地走到中環,重踏當年集會地點。李柱銘認為最具象徵意義的是新華社舊址,憶述當時參加者群情洶湧,於8號風球下集會,隔空支持學運。當時左中右派均支持建設民主中國,有新華社職員默默在舊址大門掛上橫額,支持北京學生,又有人在中銀大廈玻璃幕牆掛上標語,形容當時為港人最團結的時候。對於平反六四未有進展,他認為希望在轉角,「不放棄就無失敗」,若是有心人,只要做好本分,行使應有權利,即使爭取方式不同,最終都會是同路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