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正計劃於未來5年,推行4120億美元的基建大計,包括興建新機場及發電廠等,以刺激印尼經濟增長。惟印尼面對貿易逆差及預算赤字雙重問題,如何為計劃融資成一大憂慮。當地政府正嘗試參考中國模式,讓國有企業承擔部分財政負擔。
面對貿易逆差預算赤字
國家發展規劃部長班邦上周接受彭博社訪問,交代這次基建大計,其中與交通有關的基建為重點項目,佔總成本近六成,其次為能源設施及農業灌溉系統等(見圖)。
他指政府計劃在巴布亞省(Papua)等偏遠地區建立小型機場,以便連接其他地方。佐科希望透過基建促進經濟增長,並發展首都雅加達所在地——爪哇島以外的地區。計劃亦有助吸引遊客,以收窄該國的經常帳赤字。
印尼現時的GDP年增長率約為5%,政府明年的目標則為5.3%至5.6%,但仍低於佐科2014年上任前提出的7%。
佐科預計今次計劃總成本的四成會由政府直接撥款,國有企業負責兩成半,其餘由私人企業承擔。由於印尼稅率低,加上商品價格疲軟,導致國家預算緊張。
政府一直努力維持預算赤字在GDP的3%以內,以達至財政穩健的國際標準。
當局參考中國融資模式,於2016年打算加快245個國家戰略項目時,已預計國有企業將提供30%的資金,為國家撥款的兩倍多。
有關措施為當地國有企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根據標準普爾估計,印尼國有企業在2011年能用一年的稅前利潤償還所有債務,惟在2017年所需時間已增至4.5年。
國企添重擔 借貸有困難
為了資助建設項目,國有企業一直向外國投資者出售債務,並從中國取得貸款,惟兩個方法均有潛在風險。由於這些企業的信用評等低於投資級,因此只能發行短期票據,長期項目或會面臨再融資風險;加上當地反華情緒日漸高漲,向北京借取廉價貸款亦變得政治敏感,因此現時大部分融資均來自印尼政府控制的銀行,情G與中國相似。
印尼銀行的數據顯示,銀行對非金融國有企業的貸款增至總額的8%,10年前僅為約3%。(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