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近年成替代肉類的飲食新趨勢,在非洲豬瘟疫情惡化、豬肉供應面臨短缺之際更可能成就龐大商機,不過有論者指出發展人造肉的商戶需要明確回應產品對環境的好處是否名實相符。 植物製作 銷量去年增23% 全球消費者對可持續的肉類替代產品需求日增,推動人造肉產品的美國非牟利組織「好食物研究所」(The Good Food Institute)指出,去年以植物製作的人造肉產品可見23%的增長,相關投資亦達6.73億美元。市場研究機構歐睿國際亦預計,2023年亞太區將佔據全球人造肉市場的75%,規模達174億美元,較去年增加近一成半。 由香港企業Right Treat研發的人造肉「新豬肉」(Ommipork)去年4月推出,現已在新加坡、台灣等地有售。 創辦人楊大偉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稱,由大豆、豌豆、冬菇等全植物材料生產的「新豬肉」可在任何亞式菜式中取代真豬肉,希望旗下產品能填補市場上的豬肉短缺。 他坦言從未預料產品推出之際會遇上非洲豬瘟疫情,但深信農業的轉捩點將會到來。 新聞網站《科學時報》評論則指出,各款人造肉對環境的好處是否如推出這些產品的商戶所言仍惹疑慮,例如當產品需求增加時生產所需能源對環境會否有負面影響、會否增加碳排放等,在業界急速擴張的同時須回應這些問題。 (法新社/金融時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