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明報》在香港報業公會「2018年香港最佳新聞獎」共奪14獎,部分得獎編採同事難得在報館天台聚首合照:陳浩謙(左起)、梁崇碧、黃俊鋒、林浚源、張煒明、羅霈潁、曾曉玲、潘曉彤及何敏慧。
放大
 
港聞記者羅嘉凝表示她很喜歡「周日人物」這個欄目,「可以做人物專訪,用人性化角度寫古仔」。
放大
 
偵查組經常觸及敏感題材和資料,有獨立的房間,做好保密工夫。
放大
 
平日慣了拍攝別人的攝影記者鍾林枝(左起)、賴俊傑及蘇智鑫,因在報業公會新聞獎奪獎,這回變成受訪和被拍攝對象。
放大
 

其他新聞
半生見盡 日月晴雨 打風機房印不倦
油墨味印機聲 提醒時代更迭
攝影記者 一按快門 改寫歷史
從菲林到數碼 信任同事在場決定
多問「做好功課未」 親子關係更疏離 調查稱七成家長感家庭壓力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報道得獎:求真路漫長 打場持久戰

【明報專訊】「求真」,知易行難,香港報業公會今年公布的「2018年香港最佳新聞獎」,正肯定了一班《明報》記者努力求真、發掘真相的成果。奪得「最佳獨家新聞獎」冠、亞、季軍的《明報》偵查報道,揭露社會大眾關注議題的背後真相。求真過程漫長,要從文件堆中找出端倪、與「報料人」建立互信、與涉事者對質,然而更多時候是花了心力、腦力,才發現「做完得個桔」。偵查專題組採訪主任林浚源說:「面對失敗例子才最難,而且要忍受到不斷的打擊。」

「鄭若驊僭建風波」系列、「沙中線剪鋼筋醜聞:政府3年前知禮頓擅改則」及「環聯信貸資料庫保安漏洞」3宗報道奪得佳績,一班偵查組記者強調這是團隊合作的成果,感開心之餘,亦肯定了他們付出的努力。林浚源說,3宗報道的部分內容均可從不同的公開資料取得,如何應用那些公開資料,以多角度展現事件,才是最困難,亦是他為組員感自豪之處。

由零開始 發掘爭議點

有份參與3宗報道的偵查專題組記者羅霈潁認為,在短時間內消化文件、找出重點,是最花工夫及心力的一環;有文件的尚可從中找尋蛛絲馬[,若沒有文件又沒有人「報料」,記者只可以一步步由零開始,發掘爭議點,「整個過程好漫長,是一場持久戰」。

僭建風波的報道更是與時間競賽,從記者懷疑鄭若驊家中有地牢,到取得圖則等文件,再要證明地牢的存在,統統希望在鄭若驊上任律政司長前完成。

參與報道的時任偵查專題組資深記者張煒明笑言,「當時天馬行空想了很多方法(去證明地牢存在),但都不可行,試過想扮送貨、肚痛借洗手間」,幸而現在有航拍機,在政府公布人選前一晚,攝影記者拍到鄭宅有一條通往地牢的樓梯,報道才趕及鄭上任翌日刊出。

傳媒道德與維護公眾利益

至於環聯信貸資料庫的報道,林浚源說,是在「誤打誤撞」下發現漏洞。林強調整個報道只為了公眾利益,絕非針對任何人或公司;他們亦確保測試漏洞過程符合新聞操作守則,小心處理當中的個人資料。新聞系畢業的偵查專題組記者陳浩謙說,環聯的報道是課堂以外活生生的例子,體現到傳媒道德及維護公眾利益的重要。

一直跟進沙中線醜聞的一般新聞組首席記者黃俊鋒,亦有參與沙中線的偵查報道,他憶述記者要得到報料人的信任才能取得文件,又要在短時間理解充滿專業字眼的文件,過程絕不簡單,故完成報道後滿足感很大。

最困難:發掘新聞階段

偵查報道往往揭發涉及政府部門、官員、名人及不同團體的醜聞,為免報道「出街」後被質疑不準確,記者的求證工作必定要做到天衣無縫。林浚源說,在偵查組工作,最困難的不是埋頭寫報道,而是發掘新聞的階段,因偵查組與其他部組不同,沒有「日常」工作,若記者不主動發掘新聞,就沒法做下去。

■1 周日系列

走訪城中大小事

《明報》「周日人物」的「大橋咩怍R 折騰沒完了」人物專訪與「星期日生活」版的「大場小館系列」報道,亦分別在報業公會「2018年香港最佳新聞獎」獲獎。雖然人物特寫是以訪問為主,但同樣重視求真精神。憑茤P日人物專訪獲獎的一般新聞組資深記者羅嘉凝說,有時受訪者也會記錯事件的時序,故記者必須再三確認。

港珠澳大橋通車之際,羅嘉凝想從另一角度探討大橋,便想起了工傷情G。她找來了工業意外死者的親屬謝先生,但謝因父母曾被其他傳媒騷擾,本不欲受訪,幸而他對《明報》有信心,專訪最後才得以成事。羅嘉凝說很喜歡「周日人物」這欄目,「可以做人物專訪,用人性化角度寫古仔」。

另一邊廂,記者閒遊展覽,卻發現展覽內容有問題,觸發「星期日生活」版的「大場小館系列」面世。「星期日生活」組資深記者曾曉玲及記者潘曉彤均說,現今香港滿佈各式各樣的藝術場地,但甚少報道會發掘經營場地的故事,故相關藝術家受訪時都滔滔不絕。「大場小館系列」對於受訪者來說同樣重要,可說是歷史的重建,總結各人的經驗,才知未來的路要怎樣走。

「星期日生活」的排版與一般新聞不同,即使3000多字的稿件也不會讓人覺得難以閱讀,但網上版則未有特別排版,曾曉玲說希望公司能跟荇犮N走,用不同方法在網上展現他們的報道,以配合「非報紙群」讀者,不要浪費記者的努力。

曾曉玲曾任編輯,「真心覺得『星期日生活』是一個奇怪的空間,你想到什麼,佢會由你做、由你碌」。中文系畢業的潘曉彤則希望以文字,將一些大家平常會視而不見的事寫出來,因為「一個人生活,所有事都過得很快,透過文字表述、整理思考」,而在「星期日生活」的經驗「會令我好留意社會發生什麼事,也是自己的個人成長」。

■2 口碑好 吸人才

記者盼合理待遇

行內人常說,「記者3年一代,5年是大限」。年輕記者大多因看不到出路,在入行5年內都會轉行。是次獲獎的記者大多十分年輕,都因聽聞明報處事嚴謹、有一定公信力而加入。大家都認為要跨過大限,公司應給空間讓記者發揮,但同時相稱的待遇亦重要。明報助理執行總編輯劉頌陽明白同事的訴求,勉勵同事要有韌力與耐心,公司會繼續為同事爭取更多。

大部分記者與偵查專題組記者梁崇碧一樣,因得悉明報在行內口碑好、報道真確而入行。他認為明報能給予空間讓記者發揮,同事亦會提供協助,例如提供不同人的聯絡方法及蒐集資料的技巧等。有記者更說加入明報後,不同立場的人都比過往在其他傳媒更容易答應受訪。

因「飛雪連天空前絕後 笑書神俠榮登殿堂」而獲最佳標題獎的編輯何敏慧,謙稱獲獎實在令她慚愧,因標題是由「二審」(編輯主任)及總編合作的成果。她解釋編輯的角色是要為稿件把關,做事實求證、檢查錯字,並以版面語言協助讀者掌握新聞重點等。她說起初因自己工作較馬虎,經常感到辛苦,幸而在二審等人細心教導下,終適應過來,即將跨過「5年大限」。

劉頌陽說,即使他入行時亦曾為自己定下「大限」,後來發現不論做了多久,所累積的經驗也不夠,最終「做完兩年又兩年」。他明白同事希望得到更好的待遇,「如果你說明報人工很低,它一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份工可以令到你有充裕生活,但不會是奢華的」。他認為做記者要有韌力與耐心,年資不同,眼光也會不同。

■3 快門記錄世界

考驗攝記觸覺反應

按下快門,攝影記者記錄歷史時刻。有時候,一張圖片更勝千言萬語,每篇報道配上一張富故事性的新聞圖片,令文字內容更豐富。攝記工作絕不如旁人所見般容易,要有新聞觸覺,用一張相精準地交代報道背後的故事。無奈社會給予攝記的空間愈來愈小,採訪區愈來愈窄,攝記更難發揮,獲獎明報攝影記者蘇智鑫慨嘆,「這都是報紙上看不到的事」。

10月1日國慶日,大家滿心歡喜出海看煙花,卻在2012年發生撞船,39人死亡,其後每年都有市民自發悼念,攝影記者賴俊傑去年就看準煙花在天上綻放一刻,拍下《煙花一旁,默悼海難》的冠軍圖片。他記得拍攝當天現場氣氛凝重,他希望大家去玩去開心的同時,記得香港這段悲慘的歷史。

不論風吹雨打,攝記仍要走到街頭尋找這個城市堶得記錄的一刻。去年超強颱風山竹來襲,人人躲在家中之時,明報助理圖片編輯鍾林枝卻千辛萬苦走到紅磡,遭玻璃碎及風雨不斷打面。看茖拷荂A眼前突然有個「流動垃圾桶」走過,他只好硬蚗Y皮,一邊留意上方,生怕鋁窗墜下,一邊顧蚨c圖,拍下《窗框隨風舞,垃圾桶護身》的得獎圖片。他認為攝記反應要夠敏捷,「記者生涯原是等」,若攝記集中力不足,一個不留神就會錯過一個突如其來的重要時刻。

在澳門逸園狗房拍下格力犬《棄將》圖片的蘇智鑫相信,因他被相中的狗打動,投放了自己的感受,令相片更觸動別人,「一張相要有故事,要幫到人明白故事,攝記自己都要有看法」。

■4 跨組合作

展示更完整報道

除了記者日常在各自部組堣u作,遇到重大新聞議題時,部組之間也會合作,各自發揮所長,務求向讀者呈現最完整的畫面。2018年適逢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及金融海嘯10周年,各部組於是合作完成兩個系列報道。

「改革開放40年」系列報道由港聞組、中國組及經濟組合作,以不同角度探討改革開放對港人北上營商、中國政策反思、人權法治等影響。劉頌陽參與構思整個系列,各組找到方向後「各自修行」,再將各部組的報道連繫,做出易明的系列結構,並按新聞價值排列先後。明報中國組組長劉利說,最深刻是省港盃足球比賽的報道,港聞與中國組分別找來當年香港及廣東的領隊,一個版面反映了兩部組的合作。

至於「金融海嘯10周年」系列報道,則由經濟組及國際組合作而成。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影響甚大,不論是金融市場發展、量寬政策、全球貧富懸殊加劇,甚至民粹主義抬頭,都與金融海嘯有密切關係,故兩組都認為值得以系列報道回顧各大事件。

令經濟組最深刻的,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在訪問中,透露當年政府如何應對金融海嘯,部分內容過去甚少公開,十分難得。另外著名電影導演杜琪艀b經濟組同事多番游說下,終願意受訪,透露他亦在金融海嘯中「損手」,才萌生拍攝《奪命金》的念頭,內容十分精彩。

文:凌沛恩

圖:鄧宗弘

(明報60周年專輯)

 
 
今日相關新聞
報道得獎:求真路漫長 打場持久戰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