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前,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發布消息稱,該基地聯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共同開展的「使用圖像分析的大熊貓個體識別技術研究」,目前已實現了對圈養大熊貓的臉部自動檢測及個體識別,這標誌茪什磥j熊貓個體識別技術迎來新突破。 據專家介紹,個體識別是珍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和研究的基本前提:對於圈養動物,個體識別是對其進行日常飼養和動物譜系、檔案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對於野生動物,個體識別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研究其種群結構,從而為保護管理提供科學支撐。 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相關專家介紹,野生大熊貓野外種群結構因其獨居深山竹林和家域面積廣闊的生活習性而難以被跟蹤監測,因此高效、準確開展野生大熊貓的種群數量、分佈情況是非常緊迫和重要的任務。 在此背景下,2017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聯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共同開展「使用圖像分析的大熊貓個體識別技術研究」,兩年來建成含有12萬餘張圖像、上萬個視頻片段的資料庫,並對近萬張圖片完成了標記、分割和注釋。 上述專家說,通過此資料庫,可實現對圈養大熊貓臉部的自動檢測及個體識別。此外,運用此資料,大熊貓專家們還將推出一款「認臉」手機應用,通過大熊貓臉部獨有的特徵資料,經過資料庫分析、對比,實現對大熊貓的精確識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