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戊肝患者街坊稱鼠患嚴重 指數不反映
【明報專訊】衛生署前日公布本港再增3人染大鼠戊型肝炎,分別居屯門友愛h、九龍城馬坑涌道及海怡半島,3區鼠患指數均偏低,其中南區去年指數更是全港最低,但當區居民及議員均指區內鼠患嚴重,其中海怡半島有居民指住20樓都有老鼠入屋咬食物、友愛h家居變老鼠繁殖窩,九龍城則有居民在家一周捉11隻老鼠。有區議員批評鼠患指數不準確。
食環署發言人稱,就3宗個案患者居住的地區,署方人員昨聯同房屋署職員、私人屋苑物業管理公司等到有關公共屋h、私人屋苑及有關「三無大廈」視察鼠患。
居民揭繁殖窩 一周捉11隻
其中一名染疫74歲男患者居於友愛h,屯門區議員曾憲康說,半年前收到愛曦樓2樓住戶求助,發現屋內有老鼠窩「生下5、6隻小鼠」,他批評屋h騎樓外牆底部「中空」,老鼠輕易經大廈喉管爬入屋。
海怡居民稱食物有咬痕
南區海怡半島亦有居民感染大鼠戊型肝炎,70歲海怡東街市菜販莊先生說,街市「幾乎日日都有老鼠在橫樑上跑」,更指以街市來說該處老鼠算多;在海怡半島住了一年多的黃先生稱試過下班回家時看見麥片盒、麵包有被咬痕[,疑老鼠入屋,形容「好恐怖」,以後出門都會關窗。
九龍城區議會副主席左匯雄表示,常接獲愛民h居民投訴指老鼠經牆外水渠入屋,最誇張今年初有中低層住戶在一周內於屋內捉到11隻老鼠。
但按食環署2018年鼠患參考指數,南區、屯門區及九龍城區分別錄0.5%、2.1%及6.1%,南區是全港最低,而九龍城區指數雖是全港次高,但低於當局採取行動的水平。
團體「撲滅鼠患大聯盟」九龍城區召集人、黃埔社區幹事李超宇表示,食環署統計鼠患指數以番薯和鼠餌作餌,惟老鼠入屋或食肆後有更好吃食物,令指數不準,要求署方更新統計指數方法。
香港殺蟲業協會會長蔡炳然認同鼠餌放於食肆,老鼠可吃其他食物,影響指數準確度。但他稱指數僅是評估鼠患其中一個指標,「若眼見有老鼠出現,為何還在意指數有多少?」他說難評論食環署方法準確否,但指數有警惕作用。
食環署:正測試新鼠餌
食環署回覆本報查詢稱,曾試用其他鼠餌實驗,發覺該些鼠餌會吸引穭怷藏ぇr嚙,且部分鼠餌濕水後變鬆散,影響監察結果。署方正測試更能誘鼠而無毒的新鼠餌產品,及透過承辦商研究以夜視或熱能探測鏡頭拍攝錄像,配以人工智能分析技術,監察老鼠活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