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留學生:港教育領先得多

[2019.05.10] 發表

【明報專訊】來自馬來西亞的陳念瑩與港人一樣,小時候「電視汁撈飯」,愛看電視劇集《封神榜》、《陀槍師姐》。直至19歲那年取得獎學金,隻身從馬來西亞來港讀教大,才體會到香港另一面。她稱,香港基礎教育比家鄉領先得多,會行電子學習,也至少人人有書讀。放遠目光,她有志返家鄉改革當地教育,但以教師一人之力不夠,會先留港在小學教英文,在前線汲取經驗裝備自己。

「沒有投影機 仍有人無書讀」

馬來西亞的教育比香港落後,陳念瑩說當地學校學習環境多年未改,如她小時候般,「仍然是很傳統,只有黑板、粉筆、書本,沒有投影機、PowerPoint(簡報),不會好似香港課堂做電子學習」。

共通的是,兩地的學習壓力同樣逼人,陳念瑩讀中三時,需考升高中試,一次過準備10多科,「很辛苦,關卡有點難過」。幸好,當時有班主任支持,她手寫日記交給班主任,天天寫,每次都收到回覆,老師的關懷令她堅持,「她令我知道,原來我都可以成為好像她的人,由那時開始就想做老師」。之後她在學校升學講座得悉教大師訓課程,決心要來港讀書,在全國試(馬來西亞教育文憑SPM),她在應考的11科,10科取A,取得教大全額獎學金。

盼回國改善家鄉教育環境

5年大學生活,陳念瑩學好廣東話,去過外地短暫交流,她9月會留港在小學當英文教師,盼回饋教育界,但同時也有另一心願,「想有更多馬來西亞人讀到書,可能其他人較熟悉吉隆坡,但其他相對不太知名的城市,學習情况不理想,可能有人無錢讀書,在現今社會,仍然有人因缺錢無書讀,一支筆都無」。她稱,現在自己仍是初出茅廬,力量不大,希望先汲收前線經驗,未來有機會返出生地貢獻。

更多教育
城大研究突破 助增金屬性能
【明報專訊】金屬延展性隨強度增高而下降,科學家一直期望解決這個矛盾。由香港城市大學、上海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從被廣泛應... 詳情
【明報專訊】隨今年中學文憑試(DSE)考生相繼完成口試,今屆考核終告結束,考生或許也能大概估計自己最終考獲的成績。今年多間大學更改計分方法,... 詳情
人物專訪:麥樹堅 無妨左右 不走故步
【明報專訊】方向是相對。 是故,在一條馬路上,當作家麥樹堅置身其中,無論他維持現在的姿勢,還是180度擰轉頭、順從地上的標示往另一邊看... 詳情
人物專訪:麥樹堅式的囉嗦
【明報專訊】最近麥樹堅正籌備新作《板栗集》的出版,「說是新書,其實是『新曲加精選』,把一些較滿意的舊作和新作品選輯。封面的設計師跟我認識了很... 詳情
潮看文史:名妓——男權社會的諷刺
【明報專訊】韓星性醜聞愈揭愈黑,更引來政府重新審視十年前的女星自殺案,論者矛頭直指韓國男權意識仍盛。不禁想到#MeToo現象,顯示性剝削至今...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