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鱷起風暴 海嘯淹股民
【明報專訊】1997年10月24日,《明報》以4版專頁報道97股災,港股一日暴跌逾一成。這次持續一年的股災,由國際炒家攻擊亞洲貨幣而起,在泰國、印尼、韓國等受襲亞洲市場中,香港雖然亦蒙受極大打擊,但宏觀而言,總算擊退炒家,沒有成為大鱷的提款機。
明報記者
97亞洲金融風暴由當年7月開始。當時東南亞市場出現資產泡沫,東南亞貨幣被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炒家攻擊,透過拋空貨幣及沽空期貨圖利,結果拖垮了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韓國等國家的貨幣及經濟,使這些國家陷入經濟衰退。據當年調查顯示,280萬泰國人在金融風暴後失業,逾百萬人的生活水平跌至貧窮線以下。
炒家敗走 港經濟元氣傷
這班國際炒家於10月將目光移到香港,希望破壞香港自1983年起與美元掛u的聯繫匯率制度,從中圖利。索羅斯等想照辦煮碗,以對}基金在匯市、股市及期市發動攻勢,惟多輪進攻均未能如願摧珒鉹腹A時任財政司長曾蔭權最後動用外匯基金入市支持港股,擊退大鱷。
炒家敗走,但香港在此役亦元氣大傷。當日《明報》報道,有分析員形容「目前的情G一片混亂,就像進入了地獄一樣」。整場股災中,琤肏數一度跌穿6600點,需長時間復元。
回想當年亞洲金融風暴,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當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剛成立,炒家自然想從未站穩的新制度中獲利。當時很多報道稱企業撤資,令人心盡失,所以當時除了金融界,樓市及其他行業亦受影響。
雖然香港經濟之後逐步復蘇,股市甚至屢創新高,但2008年又遇上金融海嘯,對本港以至全球影響更為深遠。2008年9月,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突然申請破產,為美國史上最大規模個案,美林證券同日亦宣布被美銀收購,道指當日重挫超過500點,錄得自911恐襲以來最大單日點數跌幅,正式引爆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
2008金融海嘯的起因,大部分人都歸咎於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這些產品的槓桿效應大,在經濟轉差時,價格會急跌甚至變得一文不值。當銀行發現出現危機,銀行之間即停止借貸,造成骨牌效應,影響到股市、企業運作等多方面。美國政府當年大力干預救市,各國央行亦相繼減息及採取量寬措施。
本港投資者擔憂受歐美國家金融海嘯拖累,開始拋售股票,琤肏數一度由31,958點跌至10,676點,跌幅達66%,投資者損失慘重。此外,因信貸緊縮,不少企業如泰林電器、佑威、金至尊均以清盤收場,整體經濟低迷。
雷曼爆煲引發海嘯
2008金融海嘯最為港人記得的,莫過於投資者控訴在未清楚風險下,被游說購入累計期權 (Accumulator)、雷曼迷你債券和股票掛u票據(ELN)等衍生產品。金管局於雷曼爆煲一個月內,已收到逾8000宗與雷曼產品相關的投訴。當時有統計表示,本港雷曼迷債的規模達127億元,3.1萬名事主共損失約數十億元;最終港府提出銀行回購方案解決,但未盡平息事主不滿。事件亦反映香港金融監察制度存在漏洞,未能完全保障投資者利益。立法會前金融服務界議員詹培忠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應多考慮如何保障投資者,盡量令所有人能公平參與,免向大戶傾斜。
經過1987、1997及2008年股災,香港出現了「十年股災周期」之說,但自2008年後,未再見股災重臨。張華峰說香港股市現已國際化,市場上出現不少對}的衍生產品,加上內地投資者積極參與股市,今日的市場模式跟1998年以至2008年頗為不同,他認為股災並不會再像以往那樣毫無預警地再發生。
外號「金勞詹」的詹培忠則說,2018年瓻也連跌6個月,由3.3萬點跌至2.4萬點,算是小股災,「只是香港投資者已擁有豐富投資經驗,在股市中已屬老兵,懂得自保;加上香港正在轉型,年輕人投資不一定再炒股,他們會投資到互聯網內,所以去年跌市,衝擊力才不那麼大」。
(報看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