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當局今年高規格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很多官方機構和傳媒亦積極發聲討論。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運史學科首席專家胡獻忠(圖)上周在《人民政協報》撰文指出,五四的成功在於中國青年知識分子與工農結合,學生運動發展成全國性運動;新華社昨日則從女性解放角度解讀五四。 胡獻忠的文章引述中共領袖毛澤東1939年在延安表示,五四運動時期的知識分子比辛亥革命時期的知識分子更廣大和更覺悟,「而知識分子如果不和工農民眾相結合,則將一事無成」。他續稱,五四中工人階級作為一種自覺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使鬥爭取得重大勝利,敏感的知識分子「漸知工人階級的勢力比學生大」,愈來愈多的知識分子及青年學生,意識到下層民眾中蘊藏茈角j的政治力量,試圖加以動員,「勞工神聖」、「到民間去」等口號得以流行。 胡獻忠表示,五四精神的實質是愛國。他寫道:「五四運動體現出的愛國精神,恰恰是強烈民族情緒的起爆。現代民族主義不同於傳統的忠君報國,不同於義和團的排外運動,也不是孫中山的排滿主義。它不是狹隘的而是開放的,不是保守的而是進步的。它的基本要義在於: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主權的獨立;對自我價值、文化的認同;為強盛國家,革新本國不適應現代生活的制度和文化,學習世界先進科技、制度。它與愛國主義目標相同、心理基礎相同,在某種意義上多有重合。」 新華社昨日發表文章指出,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推動下,女性參與公共話題的意識覺醒,1920年北京大學招收第一批女學生,兩性開始平等地接受教育。文章引述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琴表示,中國社會對女性發展的關注始於20世紀初,第一批女工、女教師、女警察出現,而「女性問題,主要是女性的發展問題」。該文認為,百年來,中國女性不斷拓展自身發展的可能性,並以個人成長參與社會進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女性就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43.5%。全國婦聯副主席譚琳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上透露,現屆全國人大的女代表佔比24.9%,在校本專科學生和研究生的女性佔比為52.5%和48.4%,企業職工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女性佔比為29.3%、39.7%、41.6%,這得益於「國家法律和政策保障、改革發展過程帶來的新機遇、女性主體意識不斷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