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育局委任的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完成近1年半檢討工作,昨向教育局交報告,列18項建議,包括推行類同禁毒運動規模的「正向家長運動」,委託大專院校或非政府機構辦有實證為依的家長教育課程。小組稱,華人社會大多望子成龍,表明要改變本港「怪獸家長」現象。有家長組織認為,運動無實際作用,認為學童壓力來自本港教育制度;亦有校長認為家長教育要由準家長做起。
教統會2017年12月成立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下稱小組),經8次會議、9場諮詢會收集意見,並參考不同地區做法(見表),昨提交最終報告,列出18項建議。教育局長楊潤雄稱會仔細研究,循序漸進落實可行建議。
教局:漸進落實可行建議
小組認為,華人社會家長普遍有「望子成龍」心態,很多家長要「贏在起跑線」,以子女入「名校」及升大學為目標,故倡加強公眾教育「正向家長運動」,以類似禁毒、清潔運動形式,或設計類似「大撠迭v、「清潔龍阿德」等角色宣傳,提醒家長不應過分重視子女學業成績。同時為幼稚園和公營學校提供津貼,推行運動為主題的校本活動。
家長教育層面,小組審視由政府部門、家教會、學校等提供的家長教育活動,認為比較零碎,欠持續性,故建議教育局委託大專院校或非政府機構,設計和舉辦有系統和實證為依的家長教育課程,對象包括一般父母、祖父母、單親家庭的家長,以及有特殊學習需要、非華語、新來港和經常缺課的學生家長。
家長聯盟發言人張豔璿認為「正向家長運動」沒有效用,「搞這些活動摰臐A問題在於香港教育制度,家長被制度牽茼獢A(子女)有權揀不考小學呈分試嗎?本港課程過分偏重語文、數學科,文憑試更甚,若然核心科以外考得差,有機會升大學嗎?」她又認為,坊間已有很多網頁提供家長教育資訊,認為與其再增加育兒、親子技巧的網頁,倒不如設網上平台,統一全港學校家課指引、辦學宗旨等資料。
家長批摰臐G問題在教育制度
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張勇邦認為,本港家長兩極化,不是怪獸家長的一群,反過來怪責學校學習文化,認為「正向家長運動」至少可帶來正面氛圍。他認同加強家長教育,認為家長未生育前已要上堂,「結婚都有婚前輔導、有牌才可教書,為什麼生仔是生完才上課?父母要對子女負責,家長教育愈早做愈好」。
校長會:生育前要上堂
小組其他建議措施包括增加予學校及家教會「家校合作活動津貼」津貼額;鼓勵全港三分之二幼稚園成立家教會,增加幼稚園家教會成立津貼和經常津貼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