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公立皮膚科門診集中在衛生署,去年底正在輪候的新症按年升12%,達5.6萬人,但全港9個皮膚科診所現僅得24名醫生,並有8個空缺,空缺率達四分之一,結果病人最長要等3.8年才能首次見醫生,有需輪候近3年的婆婆批評:「等我死了要執骨頭都未輪到!」有衛生署皮膚科醫生稱高峰時一日看120個門診症,「4分鐘連病人除衫、診症、處方藥物兼著衫,好容易出錯」。
輪候新症年升12%
領綜援、獨居公屋的79歲劉秀金(金姐),小腿一直有疑似牛皮癬,2017年底全身長紅疹,搔癢時抓傷皮膚「出血又出水」,痕癢難當晚晚無眠,過往會不時探訪其他獨居長者的她,不願再出門。2017年11月,她看公立普通科門診後獲轉介至衛生署皮膚科,排期至2020年9月。
看私醫用盡醫療券 月花200元買藥
金姐唯有用醫療券到私家普通科診所求醫,治好了疥瘡,但腳上疑似牛皮癬、肩和臀部的紅點仍未除,花盡醫療券後,每月花約近200元買口服藥、藥膏、藥貼,過去一年多料已花數千元。
金姐愛喝番茄湯,現在「只能慳住慳住,難道要問人借錢嗎?以前每星期都煲湯,現在一個月都煲不到兩次」。她批評衛生署皮膚科等得太久,「肯定幫不到我,看一次醫生就要等幾年,等我死了要執骨頭都未輪到!」她盼衛生署能聘多點醫生,減少輪候時間。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俊彥看過本報提供的金姐皮膚照片,估計她或是皮膚乾燥引起濕疹,相信接受治療兩至四周內能有明顯改善。他說皮膚科最緊急的主要是免疫力低者感染細菌,需數日內診治,部分人需注射抗生素。
衛署:99%嚴重個案8周內診治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稱,「皮膚病帶來的困擾是每時每刻都出現,要她等兩個月都難受,要等兩年多屬不能接受」,他認為衛生署應為緊急、次緊急和穩定新症制定診治時間目標,最長不應多於16周。
目前皮膚科輪候以年計,新症人數由2017年底約5萬,一年間升至約5.6萬,至上月底全港公立皮膚科門診新症預約要等1.4至3.8年,最長的觀塘容鳳書診所要排到2023年2月。衛生署稱,去年99%嚴重皮膚病新症都能在8周內獲診治。
4分鐘睇1症 醫生:易出錯似踩鋼線
有衛生署皮膚科醫生透露,受訪當天全日看了82個門診,高峰時一日看120個症,「每個症只能看4分鐘,連叫病人除衫除鞋、診症、處方藥物兼病人著衫著鞋,無時間與病人溝通,好易出錯,日日返工都踩鋼線咁」。
本港只有衛生署社會衛生科提供公營皮膚科專科門診服務,署方更要為醫管局提供到院診症。衛生署社會衛生科2018/19年度醫生核准編制為32人,空缺就由2016/17年1個增至上月底8個,即空缺率達四分之一。
明報記者 朱韻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