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比高曲終人散 留懷才必遇信念 創作導師陳書走進天水圍 見證青年「做到想做的」
【明報專訊】懷才未必有所遇,志向比天高,也要一步步走。喜歡設計的陳書,家境不富裕,小時候為免亮燈礙父母入睡,不敢「挑燈夜畫」,幾番努力,如今當上創作總監。
創作的路走過了,才知有多崎嶇,為了替後來者鋪橋搭路,陳書與伙伴走進天水圍,成為「天比高創作伙伴」的一分子,盼下一代「懷才必遇」。
然而,營運了11年的「天比高」上月底結束,陳書說,天比高的存在價值在於為一代人提供一個好平台,去學習、實踐與發揮。如今平台曲終人散,由天比高走出來的東方昇、游學修、李拾壹、顏卓靈,就算不是發光發得最亮的人,但陳書相信他們肯定在自己範疇中堅持發熱。
文:黃心悅
圖:鄧宗弘
陳書的創作路,起點在沙田的家。那時候,他聽說同學可以在深夜,亮起廳燈,把畫紙鋪滿整張飯桌,慢慢「挑燈夜畫」,但他的家只有300平方呎,他擔心夜媔}燈擾父母清夢。
陳家雖不算赤貧,但也不富裕,陳書說:「剛剛好什麼津貼都拿不到。」他讀設計課程時,需添置電腦器材、畫具、創作物料,家人都憂慮其將來,但依然「倒水」一樣支持他。
離職商台 林日曦邀做導師一口答應
在陳書眼中,自己是一名「憤青」,「自己有個性格懶係好正義,想要做一些東西。」他在學時,商業電台給他感覺「不單潮、型、還『有洁z,會灌輸一個人應該對社會有貢獻,還有公平、正義」。他的第一份工作,在商台做設計,並認識了在商台網站工作的林日曦,亦即現時上市網媒「毛記電視」的「腦細」。
後來陳書離開了商台,直到2008年某天,他收到林日曦來電說正籌備天比高。天比高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商台和聖雅各福群會共同策劃。林邀請他做導師教設計,他一口答應,「覺得有意義,可以幫後生仔,自己又仲有團火」。
有廣告設計演藝DJ 「師徒制」培訓青年
天比高內有不同部門,如廣告、設計、演藝、DJ等,年輕人可自由選擇活動。陳書解釋,其運作模式是「學徒制」,有興趣的年輕人可以「影子工作」的方式「跟師父」參與不同創作,並獲發津貼。
陳書在天比高任導師4年,他憶述,天比高憑非政府組織的身分,以及創辦人俞琤的人脈,接到不少「大project」,除了為禁毒處宣傳,創作出「不可一 不可再」的口號,還有2009/10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傳,以至大品牌Nokia等的推廣工作。
天比高要讓有志者「懷才必遇」,陳書舉例,李拾壹從前是一個天水圍小子,因天比高而認識了導演彭浩翔,更替他的電影配樂,又寫過一首歌給台灣歌手林宥嘉,成就已算了不起。「香港有幾多人可以為一個巨星作曲?當然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或者沒有天比高的話,他的路會怎樣走,但我們估計,(李)會辛苦好多。好好地一個天水圍小朋友,怎樣會有這樣一個network(人際網路),去做到這些事情?」
不滿漸變「跑數機構」 意興闌珊離職
然而,這條路不如想像中的走向。陳書說,最後為了「交數」,天比高把參加者分為兩班人,一班是長期來幫忙,有糧出;另一班是為應付跑數,來聽聽講座,參加工作坊。
香港追求快速,以數字量化成就,但創意人才培育本不是一蹴而就。陳書於2012年離職天比高,他說自己沒想過短短4年便意興闌珊。「我入去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件事很冒險,我想荂A這個對社會有貢獻啊,我就去了。」如今覺得可惜嗎?他說:「可惜的是,事情不是我心目中的走向,變成了跑數機構;不可惜的是,我現在切切實實看到,當時有一班後生仔,現在做到自己想做的東西。」
在不同路口上,每人走向都不同。有開路者護航,自然能一帆風順,即使少了一條路,去到最後,有才華者終會獲得賞識,差在是什麼時機。陳書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