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高中課程設有「其他學習經歷」(OLE),有別於正規課堂學習,以體驗式學習活動如講座、義工活動、歷奇訓練等助學生發展,教育局建議OLE佔總課時10%至15%。有研究中心追蹤研究一年,結果顯示外地考察、工作活動或實習,相較比賽、義工或學習服務明顯提升學生各範疇的表現。有調查員認為,學校「要滿足課時好容易達到」,但應善用OLE,為學生舉辦真正切合需要的活動。 追蹤趼究一年 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獲大教育平台資助,於2017年7月至去年9月,邀請5間中學逾400名升中五學生作一年追蹤研究,透過問卷及訪談了解體驗式學習的成效。問卷利用教育局的「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套件(第二版)」,加上企業精神、STEM技能和人文價值的範疇作評估。結果顯示,不同活動明顯提升學生不同個人範疇的表現,例如參加外地考察,明顯提升受訪學生的「自我概念」、「人際關係」等;工作活動或實習可提升「人生目標」、「人文價值」等。相反,比賽、義工或學習服務則未能明顯提升學生任何範疇的能力。 倡外地考察要聚焦 香港政策研究所首席調查員葉蔭榮認為,各校舉辦OLE活動時應對焦,舉例若學生自我概念較低,可讓他們參加外地考察團。葉說,面對OLE時,學校可能「關注什麼都要全級做」,忽略學生不同學習需要,「愈高年級,需要的愈高級,不再是就這樣考察,而是要聚焦看一點東西」。他又稱,OLE成效受活動質素影響,建議由教育專業人士以「中介平台」的伙伴模式設計或統籌活動。 教育局表示,據局方了解,學校普遍已根據高中課程課時的建議,並因應校本情G及學生需要,在課堂內外安排多元化活動如制服團隊、社會服務活動、職場探訪等。局方按恆常機制透過學校探訪和視學,了解學校在推展相關工作的情G,並按需要回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