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天文台前日預測,昨日周六初時有幾陣驟雨及狂風雷暴,日間短暫時間有陽光;至昨早11時45分天文台發出特別天氣提示,提醒市民雷雨帶可能在下午影響本港,1小時後發出雷暴警告,至1時40分則發出黃色暴雨警告。天文台解釋,春夏之間華南地區暴雨發展帶有隨機性,是天氣預測一大挑戰。 前日料周六短暫有陽光 天文台指出,昨早9時許,位於香港西北面約200公里有一道雷雨帶發展,在向東南移動時變得更有組織,其後雷雨帶逐漸移至廣州附近,天文台於下午12時45分先發出雷暴警告,1時40分發黃雨,2時20分發紅雨,至下午4時45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 根據天文台網頁,昨午2時至3時期間,大嶼山區一共發生1537次雲對地閃電,全港則共有7318次雲對地閃電。暴雨影響香港期間,廣泛地區錄得超過40毫米雨量,新界西部、北部及大嶼山雨勢較大,雨量超過60毫米。大雨夾雜狂風,青洲及北角錄得超過每小時100公里陣風,其中京士柏山更錄得自1992年以來4月份的最高速陣風,達到每小時117公里。 翻查網頁,天文台前晚預測昨日有「狂風雷暴」。按天文台定義,狂風是指風速突然大幅度增加,而強烈風力最少維持1分鐘;當狂風伴隨雷暴,出現時風速突增,影響範圍雖較小,但破壞力有時不弱於一般熱帶氣旋。 被問到為何天氣突變惡劣,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子祥表示,「如果好遠好遠,在廣東很內陸地方,見到(雷雨帶)向南行而太早講的話,始終跟茞劓囥M發展有很大的不穩定性」,故只能在天文台較有信心預測時才能發出預報。 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指出,雷雨帶發展可以很迅速,加上全球變暖加劇極端天氣,導致天氣難以預測,很多時天氣預報只可照顧未來數小時的發展,「我相信天文台同事可能想取個平衡,在false alarm(錯誤警報)和積極預測(兩)方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