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15日為中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是《國家安全法》所定,但為何選這一日,卻知者不多。原來,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首次會議,並在會議上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概念,這一天因此被定為全民國安教育日。在習的職銜中有3個主席,即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國安委主席,他上台後新設並兼掌的多個中央級委員會中,財經委、深改委、網安委、外事委、軍民融合委等,首長名稱都是「主任」,只有國安委首腦叫「主席」,可見這個委員會的地位非比尋常。 撰文總結5年國安成就 無所不包 昨日出版的最近一期《求是》雜誌刊登了國家安全部長陳文清的文章,解讀習氏國安觀,由於陳同時兼任中央國安委下屬辦公室的常務副主任(正主任是何人迄今未披露,有丁薛祥、楊潔篪兩種說法),負責國安辦日常運作,其解讀應具權威性,文章信息量亦頗豐富。 文章總結過去5年國安成就時,從意識形態,到生態環境;從科技創新,到軍隊改革;幾乎無所不包,充分彰顯習近平總體國安觀「一網打盡」的特色。在港澳部分,文章稱,「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香港、澳門全面管治權,依法遏制『港獨』,保持了香港、澳門繁榮穩定」。在對台部分,則稱「實現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妥善應對台灣局勢變化,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顯示「港獨」、「台獨」都列入了國安的打擊範圍。 在外交部分,將中美、中俄、中歐、與金磚國家和發展中大國關係都納入「大國外交」範疇,「周邊外交」則包括中日、中朝、中韓以及與東盟、中亞國家的外交。值得留意的是,將「中日關係重回正常軌道」與「開展釣魚島維權鬥爭」同列為外交進展,顯示有軟有硬的外交策略。 對中美關係的描述,文章稱北京「妥善處理中美經貿摩擦,既堅定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又茪O穩住中美關係大局」,又稱「當今世界正面臨茼呇~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中美關係當前正在經歷新的考驗」,並引述習近平指出,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形勢總體上是好的」。至於國安基本策略則是「既敢於鬥爭又善於鬥爭」,強調維護國安「既是實力較量,又有策略運用」,可為中國在對美談判的取態作出最佳註釋。 「創安穩環境」敏感期長達3年 一般外界理解,2019年因有五四100周年、六四30周年、建政70周年等大事,被中共列為「政治敏感年」而「嚴防死守」,但陳文中卻提出「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創造安全穩定環境」,建成小康達標年是2020年,而中共建黨百年是2021年,由此來看,敏感期至少要持續3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