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新任過渡軍事委員會主席布爾漢昨日發表電視演說,聲言要將前總統巴希爾的政權「連根拔起」,承諾重組國家體制、結束晚間宵禁和釋放政治犯等。反對派組織已跟軍方會面商討「過渡安排」,發言人稱他們堅持即時建立文人政府,但容許軍方在堶惘釣丹漶C有新聞網站則引述反對派國會黨黨魁迪蓋爾(Omar el-Digeir)稱,與會代表要求文人政府擁有「全面行政權力」。 反對派促文人政府擁全面行政權 專門研究蘇丹的紐卡素大學歷史系講師貝里奇(Willow Berridge)上周三(10日,即總統巴希爾倒台前一天)於The Conversation發表文章,指蘇丹學術界兩度改寫國家的政治史,先後投身1964年十月革命和1985年四月起義,迫使軍政府倒台,這次抗爭背後亦見到學術界的身影。 儘管在學生動員方面有例如恩圖曼伊斯蘭大學等其他院校參與,但作為知識界反對派最大陣地,則莫過於喀土穆大學。其中在1964年革命,導火線之一便是警方闖入喀土穆大學期間槍殺一名學生,後者葬禮成為反政府集會的開端,不久大學的學者即在校內成立「專業陣線」,即今次革命推動者之一「蘇丹專業人士協會」(SPA)的前身,多番斡旋促成反政府陣營聯手。 SPA這次不但發起集會,還在軍方推翻巴希爾後,堅持抗議設立軍事委員會,要求改為建立文人過渡政府,最終迫使過渡委員會主席兼防長伊本奧夫亦請辭。 貝里奇指出,蘇丹學術界社運的成功有數個原因,包括相關學者是小規模和有緊密網絡的精英,甚至跟部分軍方高層有聯繫,再加上他們大多來自中部的河區蘇丹,因此其內部意識形態分歧和受政府操控的風險都減低。不過這也造成其社會基本盤有限,令革命成果難以貫徹始終,例如他們始終未能解決南蘇丹(現已獨立)的衝突,亦無法避免在革命數年後再遇政變(1969年和1989年)。 (BBC/路透社/The Conversatio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