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神秘抗藥性真菌「耳念珠菌」正在全球擴散,恐釀公共衛生危機。《紐約時報》報道,耳念珠菌病例已在多國出現,美國亦有多間醫院出現爆發。目前專家仍苦於確認耳念珠菌的傳播特性與感染風險,坦言對治療束手無策。醫療機構與政府亦對通報公眾卻步,稱恐觸發恐慌,惹隱瞞真相質疑。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最早在2009年出現確診個案,它主要令免疫系統較弱者受感染,病徵包括發燒、疼病、疲倦等,嚴重可致命。耳念珠菌能在皮膚及物件表面長期存活,難以被常用消毒劑殺滅。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資料顯示,逾90%耳念珠菌最少對一種抗真菌藥有抗藥性,逾三分之一對兩種或以上藥物有抗藥性,近半感染者90天內身亡。
耳念珠菌過去5年曾在委內瑞拉、西班牙、英國等地的醫療機構爆發,近日亦在美國紐約、新澤西與伊利諾伊等地出現多宗病例(見圖)。有中國學者去年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新發現微生物與感染)期刊發表研究,稱在中國瀋陽發現15宗耳念珠菌感染個案。
CDC在2016年曾向全美醫療機構發出警告,提醒醫護人員及化驗室人員提防耳念珠菌感染擴散,並設立通報電郵,早前更將耳念珠菌列為「緊急威脅」之一。據CDC資料,科學界仍在確認耳念珠菌源頭,為何有抗藥性,以及近年感染爆發的原因,但基因排序顯示,耳念珠菌最少有4種不同的菌株,相信並非來自單一起源。帶領CDC真菌研究部門的專家奇爾勒(Tom Chiller)形容耳念珠菌猶如來去無蹤的怪物,「它突然冒起,如今已遍佈各地」。流行病學專家索薩(Lynn Sosa)亦稱,耳念珠菌幾乎無法被打敗,而且難以識別,堪稱抗藥性感染中的「頭號威脅」。
不過公眾對這種致命真菌所知甚少,部分與醫療機構與政府未有公布相關資料或低調處理有關。CDC因與各州政府協議,未能公開涉及爆發的醫療機構位置等資料,而州政府僅披露有感染個案,拒絕公開其他資料。英國皇家布朗普頓醫院(Royal Brompton Hospital)曾在2015年底接收一名感染耳念珠菌的病人,造成感染爆發,最少有72宗感染個案,醫院經過3個多月消毒清理仍未能完全消滅殘留真菌,結果需關閉深切治療部11天。
院方雖曾向政府與受影響病人通報,但未有向公眾交代事件,發言人稱「無需要」在爆發期間公布。
西班牙華倫西亞一間醫院亦有372人身上形成耳念珠菌群落,其中85人最終出現血液感染,41%在30天內死亡。院方稱難確認病人是否因耳念珠菌致死,不過有該院醫生向《紐約時報》透露,院方「顧慮公共形象」,不願他談論事件。
病人權益組織「美國健康監察」董事局主席卡瓦諾(Kevin Kavanagh)稱,病人有權利了解醫療機構是否出現感染爆發,「為何我們要在事發幾乎一年後才看到資料——而不是發生後當天刊登在報章頭版上?如果是餐廳爆發食物中毒,你不會容許同樣情?發生」。CDC前抗藥性感染專家雅費(Anna Yaffee)則稱,醫護人員本身亦苦於理解耳念珠菌感染,「向公眾傳達疾病信息確是不可能任務」。
抗藥性感染已成公眾衛生重大問題,主要與醫療業界及農業濫用抗微生物藥物有關。英國政府2014年資助的一項調查顯示,如無政策減援抗藥性感染問題,到2050年全球將有1000萬人因感染死亡,比癌症致死人數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