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面對社福設施不足,政府2013年9月推出第一期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鼓勵持有土地的非政府機構透過擴建、重建或新發展提供服務。首期計劃有43間社福機構提交63個項目建議,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昨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有5個項目完工,16個項目已展開或完成技術可行研究。有議員認為進度不理想,料與程序繁複有關,促政府檢視並簡化。 16項展研究 1項正建 在計劃下,社會福利署會透過獎券基金邀請非政府機構,透過機構持有的土地擴建、重建或新發展,增加最少一項在政府設施清單內需求殷切的福利服務,例如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特殊幼兒中心、提供持續照顧的護理安老院。羅致光昨在網誌透露,至今年3月底共5個特別計劃項目已完工並投入服務,1個項目已在建設,料2019/20年度起分階段完成。6個項目共新增約260個安老服務名額及約1020個康復服務名額。另有16個建議項目已展開或完成技術可行研究,包括博愛醫院屯門藍地長者護理及護養安老院舍。 第二期計劃本月推出,8月30日截止申請,羅呼籲非政府機構踴躍參與。他指計劃將增加設施清單的福利服務至18項,包括新增兒童照顧服務。政府亦會將計劃項目內附屬設施之一的牙科服務,對象伸延到包括綜援或長者生活津貼和殘疾人士福利服務使用者及弱勢社群。 議員不滿進度 促簡化程序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首期計劃近6年僅5個項目落成,「進度不理想」,安老等社福服務的輪候人數已不斷增加,認為政府「要更蚨礡v。他說,過往有機構反映,項目進度緩慢,主要是申請及審批程序繁複,政府要求機構提交大量文件,部分機構尋找認可人士負責工程亦有困難,促請政府檢視並簡化程序,「已經有土地在,不應該搞這麼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