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土力工程處去年共接到253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較2017年的152宗增加66%,是自2009年以來最多山泥傾瀉事故報告的一年。去年土力處錄得最多報告在8月29日天文台發出超過3小時紅色暴雨警告的日子,當日新界北如上水及八鄉等地嚴重水浸,共錄得58宗山泥傾瀉事故。 土力處:主因雨量非風力 土力處副處長(港島)歐陽仁生昨表示,導致山泥傾瀉事故的主因是雨量,而非風力。去年8月29日發生58宗山泥傾瀉,當日天文台發出逾3小時紅雨警告,其中在粉錦公路有17宗山泥傾瀉,而量度該處雨量的粉嶺打石湖量雨計數據顯示,當區過去24小時最大雨量為447毫米,為67年一遇。 去年9月超強颱風「山竹」侵襲期間,共錄得27宗山泥傾瀉報告,荃灣在過去24小時最高雨量為344毫米。歐陽仁生說,去年事故報告數量不算嚴重,未有超過過去25年每年平均約300宗的數字,不少為小型山泥傾瀉。 土力處總土力工程師(斜坡安全)楊暉說,過往約兩成的山泥傾瀉事故是因業主無妥善維修和保養斜坡,而截至1月底,尚有已向私人業主發出的575張危險斜坡修葺,未獲處理。楊呼籲,斜坡業主應每年安排一次例行維修檢查,並在暴雨及颱風後檢查排水渠及清理淤塞物,每5年一次聘請專業人士評估斜坡。 「智能泥石壩」偵察系統試行 另外,土力處前年研發「智能泥石壩」山泥傾瀉偵察系統,以便即時偵察天然斜坡情G,正在試行階段。「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今年會繼續,鞏固政府人造斜坡,以及對私人斜坡及天然斜坡做安全風險研究。
|
|
|